古承學堂舉辦南京市名中醫劉孔江主任收徒儀式 中醫師承走出國門
南京市名中醫劉孔江主任拜師儀圓滿禮成
古承學堂助力中醫師承走出國門
導讀
劉孔江
主任醫師 教授
南京市名中醫
南京市非物質文化繼承人
從事醫療臨牀工作 40 餘年,擅長中藥與鍼灸結合治療多種疾病,對腦血管病急性期和康復期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對脾胃病,咳喘病,頭痛,眩暈,睡眠障礙,面神經炎,耳鳴耳聾,頸椎腰椎脊柱病,膝關節病等疑難雜症有獨到之處。曾赴德國法蘭克福、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智利等國進行中醫文化交流。任江蘇省鍼灸學會秘書長,江蘇省鍼灸臨牀學會委員,南京市鍼灸學會理事。
浸潤過六朝煙雨的金陵城,正經歷一場古老岐黃文明傳承的當代演繹。此刻,杜鵑廳中衆人見證着中醫藥傳承新篇:兩位身份獨特的弟子——企業家盧師兄與旅德媒體人胡師姐正式拜入劉孔江門下,爲中醫國際化與現代化注入新活力。
拜師禮成,三柱線香菸霧嫋嫋升騰,與滿城灼灼杜鵑遙相呼應。青瓷盞中浮動的敬師茶,映照着師徒相攜的剪影——徒弟們俯身奉上束脩六禮,從師父手中接過岐黃火種;而恩師回贈《回徒貼》,鄭重書寫下"大醫精誠"的永恆誓言。
呈束脩禮 奉敬師茶
拜入門下 虔心受教
拜師典禮實錄
四月的南京城,最熱烈的色彩莫過於杜鵑,以最飽滿的姿態,將整座城市染成一片絢爛的紅。一簇簇花朵如雲霞落地,那紅色濃得化不開,從深紅到粉紅,層層疊疊。在城市中交織成流動的錦緞。
本次拜師儀式於南京某酒店的杜鵑大廳隆重舉行。現場氣氛熱烈而嚴肅,恰似杜鵑花般絢爛,儀式在歡快美好的氛圍中圓滿禮成。讓中醫藥振興的當代故事,在這灼灼其華的春色裡寫下鮮活註腳。
1
校長髮言
儀式伊始,由古承學堂劉勳亮校長主持,並作發言。
劉校長介紹了參加拜師儀式的衆人:劉孔江主任爲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從事中醫臨牀四十餘年,精通中藥、鍼灸、推拿,曾任南京中醫大學教授,並將中醫傳播至德國、哥倫比亞等國。此次拜師的盧師兄深耕實業,以跨界視角探索中醫產業創新;胡師姐旅居德國多年,致力於以國際視野弘揚中醫文化。兩人雖路徑不同,但皆因熱愛中醫與文化使命感相聚——盧師兄自幼習醫,深知中醫乃民族文化根脈;胡師姐則期望以全球經驗反哺傳統,推動中醫智慧走向世界。盧師兄具有跨國履職經歷,往返多國,對各國地理人文積累了豐富見聞,有全球視野,在跨文化溝通與國際商務協作領域形成了系統方法論。胡師姐作爲中、英、法、德四語種媒體人,曾任某知名媒體資深記者,現爲《環球時報》歐洲特約撰稿人,跨文化採編能力突出,其語言優勢與學術背景形成獨特研究範式。
劉校長說,南京作爲“龍脈之地”,是中醫復興沃土。希望兩位弟子跟隨劉主任認真學習中醫岐黃之術,融合實業資源、國際傳播與個人專長,推動中醫文化惠及大衆。
2
師兄發言
在中醫拜師儀式上,盧師兄以謙遜自省的姿態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心路。
01
盧師兄跟診四個月,感恩恩師教導 。他認爲中醫應從小植入教育體系,類比古漢語教學,批評當前中醫教育推廣弊端。他主張中醫學習不受年齡限制,應持續精進,雖中年才系統研習,但視之爲重啓文化傳承的幸運,有 “朝聞道夕死可矣” 的精神。他袒露將中醫融入生命的熱忱,傳遞 “文化自覺從娃娃抓起” 的呼聲,爲中醫教育改革提供民間視角。
02
胡師姐深情闡述了自己的學醫機緣與初心。
胡師姐祖籍南京,家族有行醫傳統,她認爲在此學中醫是天時地利人和。她在南京行走時,與金陵地域文化緊密相連,於朝天宮感恩文脈傳承,在雞鳴寺感受民衆祈願,進而將中醫視爲身心康泰與生命圓滿的橋樑。她表示拜師是血脈記憶延續與時代使命擔當,期望通過研習中醫實現助人身心和諧、物質精神雙豐收,以當代藥師佛爲目標,並承諾謹遵師教,懇請師父與同門督促,展現新生代中醫傳承者風貌。
3
老師發言
談及中醫傳承,劉孔江主任以扁鵲與長桑君的故事激勵後學:"當年扁鵲不過是客棧裡端茶倒水的舍長,因恭敬侍奉長桑君十餘年,得授'上池之水'與秘傳醫書。飲下靈藥三十日後,竟能隔牆見人、洞悉五臟癥結。這故事告訴我們:中醫大門從不因出身設限,關鍵在誠心求道。"
對兩位學生,劉老師提出殷切期許:1. 經典爲基:以《黃帝內經》《難經》爲中醫學習的源頭活水,要反覆研讀。中醫庇佑炎黃子孫生生不息,葉天士溫病學說至今仍在抗疫前線適用。2. 實踐爲本:中醫內容博大精深,要重視實踐,踏實掌握四診八綱。端正態度,勤學好問,相關經典和醫古文都可請教。3. 文化擔當:中醫作爲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你們肩負着傳承發揚、讓其走向世界的重任,要讓外國友人理解'法於陰陽'的深邃智慧。
"現在你們學中醫很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兩頭忙。但中醫事業需要你們這樣的師承力量。記住'不爲良相則爲良醫',成爲一名好醫生濟世救人,爲老百姓解決痛苦。"老師殷殷囑託兩位師兄要在中醫事業上有所發揚,有所造就。愛護之情溢於言表。
4
拜師環節
接下來正式進入拜師環節,弟子雙手托起白瓷茶碗,躬身奉茶,薪火承岐黃。
傳統禮節
1弟子正衣冠,獻花呈束脩禮,宣拜師貼。
2弟子行拜師禮,奉敬師茶。
3老師授回徒貼及回禮,告誡弟子門規。
弟子奉茶改口稱"師父",劉孔江主任回贈《內經》書籍,囑託"懸壺濟世,解天下疾苦"。並用象徵醫德的尺子,執尺輕叩弟子額頭,他告誡:"舉頭三尺有醫德,望你們常懷敬畏。"師訓如種子深埋心田——既承千年醫道,更擔中醫國際化使命。
拜師儀式至此圓滿禮成。
5
結語
在這個喧鬧的時代,人心浮躁,有一羣人卻能保有內心平靜,默默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師承學醫,他們不是不知道學中醫的苦,而是更明白學中醫的樂:既能保全自己一家老小健康,又能在千年智慧滋養下求索大道。衷心祝願他們,在明師的帶領下,實現自己的理想。拜師儀式只是開始,期待未來聽到他們更多的精彩故事。古承學堂會一直陪伴着這羣可愛的人砥礪前行,讓中醫文化星火惠及萬家百姓。
古承學堂致力於中醫人才培養與中醫文化傳播,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幫助數百名中醫愛好者完成了拜師公證。學員通過跟診師傳、學堂授課,積累中醫臨牀經驗,考取中醫執業資格。目前,古承在上海、江蘇、浙江、山西、河北等地與數百名中醫明家合作,爲廣大中醫愛好者提供“一站式”中醫學習服務及職業生涯發展整體解決方案。2024年,古承旗下中醫館承信餘堂成立,打造“一家教你看病的中醫館”,以中醫教學門診爲主要特色,爲古承學堂開展中醫教學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