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部長:積極建軍備戰 快速提升國防戰力
國防部長顧立雄赴立法院實施業務報告時表示,將持續提升戰力及防衛韌性。(記者陳彥陵攝)
國防部長顧立雄昨日赴立法院實施業務報告時表示,國軍將積極建軍備戰,務實推動各項重大政策,透過持續籌建武器裝備,強化國防自主能量,並藉軍購管道籌獲武器裝備,快速提升國防戰力;此外,國軍亦前瞻應用新興科技,將人工智慧(AI)導入軍事領域,提升整體作戰效能與擊殺速度。
整建4大重點 強化防衛韌性
顧部長昨日出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業務報告,針對「敵情威脅及國軍戰備」、「國防施政要項」進行說明,包含區域安全情勢、共軍動態及威脅,以及國防預算編列及軍法制度改革等要項,盼立委支持國防施政。
其中,在籌建武器裝備部分,顧部長指出,面對敵情威脅不斷加劇,國軍依「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厚植灰帶應處能力」等戰力整建4大重點,持續籌獲各式武器裝備,並透過國防自主與對美軍購等管道,快速提升國防戰力;年度迄今已陸續獲裝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與拖式2B及標槍反裝甲飛彈等不對稱防衛韌性主戰裝備;後備戰力部分,依「常後一致」標準,籌建單兵戰鬥裝備等。
應處不同威脅 充實海空戰力
顧部長進一步指出,無人機系統裝備已列爲兵力整建重點項目,大量籌獲「可量產、可維護、可擴充」並具監偵、攻擊等能力無人載具,增加用兵彈性、應處不同威脅;「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與「潛艦國造」部分,則逐步建造充實海、空戰力。
另依賴總統「臺灣之盾(T-DOME)」政策指導,顧部長說明,國軍整合現有自制、外購等防空系統,以自動化C5ISR,鏈結各式雷達等高效感知裝備,融匯爲擊殺網,可依威脅選派適切攔截武器,形成多層次、嚴密的空防之盾,確保空防安全。並依「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及「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劃採購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以籌獲所需各項裝備。
顧部長表示,因應作戰型態轉變,國軍組織調整以「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爲原則,朝組織精實與指揮層次合理等方向發展。陸軍將配合M1A2T戰車與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等獲裝,調整聯兵、步兵旅及砲兵部隊組織編裝,併成立無人機大隊。海軍則配合新式艦艇、無人機(艇)與岸置反艦飛彈獲裝,強化濱海打擊及特種作戰能力;陸戰66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爲無人機營與火力營。空軍配合防空飛彈、陸用雷達及MQ-9B無人機獲裝,調整相關部隊編組,強化情監偵及整體空防作戰能力。守備及後備部隊檢討配賦無人機和反制無人機系統、自走火砲及運輸車輛等裝備,以強化部隊機動與打擊能力。
前瞻科技應用 AI導入軍事
針對前瞻科技應用部分,顧部長強調,人工智慧、無人載具、蜂羣協同及自主航行等新興科技是現代戰力關鍵,尤其將人工智慧導入軍事領域,能提升指揮決策與監偵預警效能;並與中科院及國內產學研界合作,計完成130項先進科技研究及27項關鍵技術研發,推進無人載具、資電通訊、飛彈科技及創新、不對稱技術領域發展。另透過國防創新小組(DIO)及跨部會合作,規劃於民國115年籌獲繫留型無人機、人攜式刺針飛彈模擬器等裝備;同時辦理衛星影像AI自動辨識等系統公開徵集作業,規劃委由民間廠商原型開發,並針對無人機及資安類發展需求由經濟部及數發部公告評選,鼓勵產業積極投入,使國軍獲得所需武器,同時促進民間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