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觀光靠中國救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川普上任後,美國人民受到法律限制無法自由赴古巴觀光,使得旅遊人數一落千丈,古巴只好將希望放在中國遊客身上。

精句選粹■Cuba is pinning its hopes on attracting more visitors from Communist ally China as part of a last-ditch bid to revive a sputtering tourism industry devastated by renewed U.S. sanctions unde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d a crisis-wracked economy.

古巴國家統計局(ONEI)數據顯示,2025年首季觀光旺季,約57萬人次入境、大減3成,僅達全年260萬名人次目標的22%,官方也坦承,今年達標難度極高。根據路透報導,古巴在美國製裁、國內經濟疲弱等「內憂外患」下,將振興旅遊業的希望,寄託於共產盟友中國身上。

事實上,古巴長期受到美國封鎖,隨着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立刻將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不但限制貿易往來,就連美國旅客(包括古巴裔)受限於現行法律,無法以純觀光目的自由前往古巴,周邊國家加拿大、歐洲旅客也因通膨與地緣政治減少前往。

核心策略:免籤

在這樣的局勢下,古巴只能尋求政治友好,並極具市場潛力的中國合作。路透指出,古巴復甦的核心策略是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籤政策,去年5月起,中國國際航空每週兩次北京-哈瓦那的直飛航班,激發了市場的興趣,2024年古巴的中國遊客人數年增50%。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光靠中國一己之力能否挽回古巴觀光頹勢仍有待觀察,古巴長期面臨僵化的經濟制度,須改善基礎建設,像重整停電、過時的酒店和資金不足的機場,解決混亂的雙貨幣體系、高達285億美元外債等問題。

另外,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存在,隨着中國在古巴的影響力提升,華府對古巴更具敵意,這也反映在美方對古巴發佈更高級別的旅遊警示上,間接打擊觀光業。

回顧古巴經濟脈絡,冷戰期間有高達8成以上貿易額依賴蘇聯,剩下的多與華沙公約國進行互補。1989年蘇聯解體後,古巴頓時失去支撐,經濟自1990年起迅速崩盤,1993年達谷底,期間幾乎完全斷糧、斷電,人民生活困苦。

直到1999年查維茲執政的委內瑞拉成爲新靠山,古巴靠着穩定廉價石油進口與勞力輸出等合作模式,於2000年代中後期迎來短暫復甦。尤其2006年左右,卡斯楚因病暫退政壇,將權力交給其胞弟勞爾。此後古巴開始進行有限度經濟改革,開放小型私營業、擴展觀光服務與醫療輸出,並試圖學習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部分模式。

這段時期古巴也積極尋求多元貿易對象,與拉美與歐洲國家的合作佔比逐年增加,出口內容也從糖、鎳等原料轉向旅遊、醫療與教育等服務項目。

根據聯合國貿易數據與古巴政府公開資料,當前古巴出口結構中,最具外匯價值的品項爲醫療服務與藥品,尤其是在拉丁美洲與非洲地區派遣醫療人員,成爲特殊的「人力輸出經濟模式」。

醫療外交 與觀光聯動

除了醫療,古巴的生技產品如癌症疫苗、抗病毒藥物,也在數個發展中國家建立穩定市場。這類「高技術+低成本」的醫療外交模式,也讓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成爲重要合作對象,並與觀光、教育、文化推廣形成策略聯動。

進口方面,古巴則嚴重依賴燃料、糧食與基本民生用品,主要來自委內瑞拉、中國與墨西哥。由於長年貿易逆差與外債壓力,古巴的對外經濟彈性有限,易受國際原物料價格與政治盟友政策變動影響。

面對這樣的貿易結構,外界普遍認爲,古巴若欲擺脫對外依賴與觀光單一風險,必須進一步推動私營經濟、提升製造業能力,並強化自身在醫療、生技與教育輸出上的制度透明與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