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璨典:一場跨界創變的思想盛宴
回首即將揮別的2024年,從春寒料峭的巴塞羅那,到炎熱盛夏的上海,再到秋意漸濃的拉斯維加斯,最後來到隆冬時節的北京,人工智能跨越了通信、製造、農業、文化等諸多行業與領域,成爲全行業共同討論的話題,當之無愧地成爲跨界與創變的主角。
12月11日,GSMA以“跨界·啓新·創變”爲主題,在年終時節的北京舉辦了2024年終璨典,邀請移動通信、科技和媒體生態的行業領袖和傑出思想者,圍繞AI跨界、行業創變等議題,共赴一場思想盛宴。
GSMA以“跨界·啓新·創變”爲主題,在年終時節的北京舉辦了2024年終璨典。
GSMA:推動產業合作創變
作爲此次思想盛宴的主辦方,GSMA別出心裁地以手機視頻彩鈴呼叫的形式,請出了本次璨典的主持人、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讓這場活動展現了較濃厚的時尚科技氣息。
回顧2024年,從巴塞羅那的MWC到上海的MWC,見證了AI超越5G、6G成爲展覽、展館新寵。斯寒表示,更多中國公司參與其中,政府也派出了高規格代表團,首次有政府部長在部長級會議上發表代表中國聲音的演講。越來越多非傳統移動通信行業公司,如螞蟻集團、長飛光纖等,也在展會上展現了自己的新服務。
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表示,GSMA向其他行業伸出了移動通信行業連接的橄欖枝,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GSMA內部更加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斯寒指出,從巴塞羅那到上海,GSMA高管層全員出動,不僅參與了圓桌會議,還深入產業進行調研。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想看5G應用,還是得去中國。
2024年,GSMA還嘗試了更多跨界的合作,如珠海航展、深圳金融博覽會、上海工業博覽會等。斯寒表示,GSMA向其他行業伸出了移動通信行業連接的橄欖枝,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通信產業在賦能一切,用連接和AI推動世界前行。斯寒強調,連接也更加廣泛,移動通信已經覆蓋了全球96%的人口,通信產業還在努力覆蓋那最後的4%。
GSMA的使命是讓不同行業、不同角色的人能夠匯聚一堂,共同創新。斯寒認爲,就像珊瑚礁一樣,需要多類物種的生態競爭與合作,才能長成美麗的珊瑚。“2025年,GSMA將繼續努力,在創新、生態合作、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斯寒表示。
電信運營商:走進AI主場
AI之所以能夠跨界各行各業,發揮出無限地創造力,與強大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無不關係。而建設領先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又是電信運營商的主責主業。然而,在AI時代,電信運營商不僅限於鋪好信息高速路,還走進AI主場,造船揚帆數智航海時代。
本次年終璨典同期舉辦的“跨界、啓新、創變:AI時代運營商的戰略轉型與實踐”高峰對話頗引人注目。在斯寒的主持下,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李峻、中國聯通副總經理郝立謙、中國移動原副總經理高同慶分享了其在AI上面的佈局和戰略,探討了人工智能應用實踐的重要性、人工智能爲電信行業及垂直領域帶來的變革,以及AI時代下面臨的挑戰。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戰略佈局。在AI時代,三大運營商也都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
人工智能一直是中國電信的核心戰略。中國電信會同雲計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數據等七大戰略新產業協同推進,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賦能。李峻表示,在此過程中,有三點很深刻的體會。一是先打好雲計算的地基,才能蓋起人工智能的高樓;二是要內外賦能,先用人工智能武裝自己,再用人工智能幫助別人;三是在推動信息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化進程的過程當中,也要堅定不移地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化的演進。
中國聯通的策略是“己所未用,勿賣於人”,所以中國聯通的一切眼光要向內,先從自身的業務改造開始。2023年以來,中國聯通從客服入手做AI改造,遼寧、江蘇、山東等地推廣效果非常好。推而廣之,中國聯通在三十幾個行業做了37個模型,這是初步嘗試。郝立謙強調,中國聯通希望能夠把自身打造成一個AI應用的高地,再利用自身積累的經驗、示範去賦能千行百業。
在AI時代,一切都在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發展。高同慶指出,在落實AI戰略的時候,中國移動提出了“BASIC6”科創計劃、“兩個新型”升級計劃、“AI+”行動計劃等三個計劃,這三個計劃全面覆蓋了從產品到服務、從內到外、從客戶界面到內部管理流程的各個方面,旨在實現中國移動的全面AI化,推動中國移動向科技創新公司轉型。
AI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只有對可能面臨的挑戰有明確地認識與應對,走進AI主場的運營商才能行穩致遠。正如在對話中,郝立謙提出的三個問題:我們面對的挑戰是什麼?我們應該從什麼方向切入?大家看到的挑戰是什麼?
對於上述三個問題,郝立謙的回答是,算網技術的門檻需要攻克,數據基礎設施供給不充分,有一些技術的標準還沒有規範。同時,全棧國產化的AI核心技術也有待突破。此外,當前還沒有看到完整的商業模式閉環。郝立謙還認爲,更根本的挑戰是思想觀念,人們很難用舊時代的思維去規劃新時代。
高同慶亦認爲,AI時代對運營商構成重大挑戰,一是觀念,二是人才。但是,高同慶也進一步強調,更深遠問題仍需思考,比如,AI時代究竟屬於誰?它的商業輝煌又在哪裡?行業期望將AI送至每人手中,但具體形式仍需明確。AI將深刻改變國家治理、生產生活等領域,成爲可感知服務。但商業閉環構建不易,需在分工基礎上協作,實現商業價值。
李峻則從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的創新型配置、產業的深度轉型三個維度,提出電信業在發展AI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在產業的深度轉型方面,人工智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下一步重點是實體經濟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在生產要素創新型配置方面,要突破尺度定律,通過通專大模型相結合來達到目的。在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方面,量子計算可能是一個方向,遵守科技、道德、倫理的人工智能,也是技術突破的重點。
第三次轉折:通信與AI的跨界合作
對於信息通信產業從業者而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移動通信一直在不斷髮展。期間也經歷了多次轉折,呈現了不同的發展特徵。
作爲一位通信老兵與曾經的運營商管理者,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對此深有感觸。在此次年終璨典上,他分享了通信產業十幾年發展的簡史。
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分享通信產業十幾年發展的簡史。
他認爲,移動通信行業迄今經歷了三次大轉折。第一個轉折點是數字化,從模擬到數字的變化,使得手機普及,變成每一個人都可以用的工具。第二個轉折點是互聯網化,移動通信網絡與互聯網相結合,極大地擴展了手機的功能,使其變得無所不能,從而改變了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人們的行爲舉止。
如今,移動通信正迎來第三個轉折點,那就是通信與AI的融合,或者稱爲通信人工智能一體化。王建宙表示,這次轉折所帶來的變化,將會超過以前所有的變化。AI與通信的融合,將重構各行各業,重新定義生產、流通和消費,甚至會改變人們的思維和認知方法。
王建宙認爲,通信與AI的融合通常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networks for AI,即網絡要超越連接,把算力、算法與數據相結合,生成更加海量的人工智能應用;另一方面是AI for networks,即網絡重構,通過優化內部邏輯,使系統更加合理。
圍繞通信與AI融合,王建宙在此次年終璨典上分享了三點體會。
一是發展人工智能需要跨界合作。以移動互聯網爲例,初期以運營商爲中心,是一個“帶圍牆的花園”,後來隨着智能手機大發展,圍牆被推倒了,所有行業都跨界進來,促成了移動互聯網浪潮。王建宙認爲,人工智能時代跨界更加重要,行業的界限將更加模糊,通過不同行業的合作,利用不同的經驗和特長,可以架設合作共贏的橋樑。GSMA的Open Gateway構築了一個行業內外的合作共贏的一個橋樑,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橋樑。
二是應用創新是跨界合作的機會。整個網絡系統,主要由基礎設施、終端和應用組成,包括算力也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應用最爲關鍵,創造價值的比重遠遠超過了基礎設施和終端。當前來看,大模型就是典型的AI應用,當中將有無數的機會,AI智能體,也展現出無窮的潛力。
三是共同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的6G七大目標中,包括了可持續性,今年世界電信日的主題也提到促進可持續發展。信息通信行業應該在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不僅爲各行各業的節能減排做出貢獻,還要在自身的節能減排上努力。網絡的降耗,數據中心的降耗,只靠通信技術和網絡運營本身並不夠,需要藉助AI技術的賦能。
“我們已經經歷了移動通信一個又一個的發展過程。今天當我們討論人工智能的時候,我們仍然充滿着激情。”王建宙表示:“期待大家通過合作取得新的目標。”
GSMA璨典是一次產業各方跨界的舞臺。
千行百業:與AI廣泛交融
AI從來都不獨屬於移動通信,或者科技行業。近年來,很多行業嘗試與AI融合,生成新的創新創意,展現不同以往的新事物新業態。在本次年終璨典上,來自互聯網、媒體、汽車等不同行業的技術主管、企業高管等也從各自擅長的角度分享了行業與AI廣泛交融的經驗。
作爲媒體人與知名主持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與她的團隊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2016年,她就已經開始關注AI,與團隊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裡,開始了對人工智能的系列採訪。當時,她就開始探討藝術會怎樣受到AI的改變。如今,AI在藝術創作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就表示,AI在藝術創作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在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賦能藝術和創意的發展。楊瀾強調,今天,在人類的歷史上,也許第一次,科學家需要聽聽藝術家的聲音,因爲藝術家的創作會刺激科學家研發更棒的硬件和軟件。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在山腳下分手,註定在山頂重逢。”如今,在AI的跨界助力下,藝術與科技在數智時代實現了新的交融。
事實上,與科技、AI的跨界融合得不只有藝術,還有互聯網。在此次年終璨典上,百度CTO王海峰則講述了百度的AI能力,以及賦能行業的典型應用案例。
百度CTO王海峰分享百度的AI能力,以及賦能行業的典型應用案例。
談及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通用性和能力的全面性是其核心要素。王海峰指出,文心一言大語言模型在任務、語言模態、場景等方面都展現出了極高的通用性;飛槳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提供了完整的工具鏈和生態系統,支持從模型開發到部署的全流程。
當前,百度AI已賦能多個產業,積累了大量成功案例。王海峰表示,在能源行業,百度助力智慧能源建設,提升電網的穩定性和服務質量;在企業服務領域,百度爲企業提供大模型中臺,賦能各種複雜應用場景。此外,還與中國跳水隊合作,利用AI技術輔助訓練,助力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佳績。
展望未來,AI將繼續快速發展,技術不斷進步,產業也在高速成長。王海峰強調,但百度初心始終不變,以人爲本,科技向善。百度將繼續利用AI技術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談及生活,汽車的地位不可撼動。在AI時代,汽車也變得更加智能。在本次年終璨典上,三位思想領袖圍繞汽車與AI的創新融合展開了討論。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表示,再也沒有人把汽車定義爲是簡單的出行,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個移動智能空間。
2024年是機器人意義上的智能汽車元年。DCCI未來智庫首席專家胡延平指出,在下一個十年,會在新形態、新智能、新場景、新產業四個方面發生重大變化。
世界新汽車技術合作生態協會理事長、軒轅之學校長賈可則認爲,汽車已經從交通工具演變成智能終端,新汽車的內涵還有待發掘。
晚宴環節同樣星光熠熠。先鋒音樂人程琳表演了精彩的《風雨兼程》和《信天游》,並發表跨界感想激勵通信產業同仁;來自產業的嘉賓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邵廣祿、亞信科技聯合創始人田溯寧、聯通華盛副總經理陳豐偉、華爲運營商業務首席營銷官宋曉迪、榮耀高級副總裁徐智煜、神州泰嶽首席運營官翟一兵、東軟集團首席戰略官於曉晗、凌銳藍信創始人兼CEO顧瑋等在晚宴中也發表了對於產業的美好祝願。
作爲一個時代,AI正在重新定義科技、生活、產業與世界。可以說,無AI不成活。歷史上,從未有哪一項技術如同AI一樣,可以滲透世界的方方面面,促進千行百業不斷創變、不斷跨界,生成新事物新業態。
未來,隨着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AI還將繼續演進,推動更多的行業在變革中實現新的創新、升維與高質量發展。
預告:2025年MWC巴塞羅那將在3月3-6日舉行,展示全球移動通信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匯聚·連接·創造”爲主題;圍繞5G、AI+、創新、數字化變革等舉辦豐富的展覽和會議。更多信息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採寫:高超
編輯:曉燕
指導: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