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客辦理分戶貸款 建商被銀行要求存款50%
建商26日指出,最近在協助購屋客辦理銀行分戶貸款時,面對兩大挑戰,其一是,銀行要求建商先行存入房屋貸款總額的50%,協助銀行增加存款的分母,銀行纔會啓動房屋放款作業。
業者說,以貸款金額1,000萬元來看,建商就必須存入銀行500萬元,對建商的財務,是一項「硬實力」的重大挑戰,等於建商售出房子之後,只能取回房價一半的價金,影響後續的推案動能。
而且,一旦遇到預售建案完工交屋的數百戶貸款,各分行也最多給予20個貸款名額,建商必須接洽數十家不同分行,才能滿足購屋客的貸款作業。
另一個挑戰則是建商與購屋客的共同挑戰,特別是發生在新青安房貸上,業者說,雖然新青安最高貸款額度可達1,000萬元,但銀行並不以房價估值作爲貸款基礎,而是以貸款人的所得,作爲可申辦總額的試算。
例如,某一申貸戶,月薪是5萬元,扣除生活和其它貸款之後的淨額,再以淨額反推最高的貸款金額,因此,常常導致購屋者的自備款要大幅拉高,造成買賣雙方的困擾。
華友聯董事長陸炤廷在上週的股東會就指出,去年第三季央行祭出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以及其後各類金檢,再加上各銀行授信內規的不斷限縮,都壓縮購屋民衆實質貸款成數。
他說,即使是預售屋,買家還未直接面臨交屋的財務考驗,但擔心未來求貸無門,又或看淡市場發展,加上目前預售屋禁止轉售,不能賣屋、只能退屋,導致民衆買房態度趨觀望,交易量大幅下降。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以及大高雄不動產開發公會共同發佈的申報開工統計,高雄全境今年前4月的累計申報開工推案總銷964.33億元,雖比去年同期的888.29億元,年增8.56%,但業界說,由於有些是受到購地18個月必須申報開工的限制,而不得不「開工」,在房市低迷的現狀之下,全年推案恐怕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