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正式終止Privacy Sandbox計畫 Chrome淘汰第三方Cookie努力宣告失敗

Google稍早透過其Privacy Sandbox官方網站宣佈更新消息,表示這項自2019年啓動、旨在取代第三方Cookie的宏大計劃,正式宣告終止。

Google副總裁Anthony Chavez在該篇公告中明確指出,由於爲Sandbox開發的「剩餘技術」其「採用率過低」 (low levels of adoption),公司決定將其終止。

而根據AdWeek網站後續向Google發言人確認的內容,此次的終止並非僅限於部分技術,而是代表Google將完全停用整個Privacy Sandbox計劃與品牌。

品牌退場,但隱私探索仍將持續

Google發言人對外補充說明:「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改善Chrome、Android和整個網路的隱私保護,但未來將不再使用Privacy Sandbox品牌。」

這意味着,原本承載Google多年來試圖平衡「個人化廣告」與「使用者隱私」之間矛盾的品牌,在歷經無數爭議與延宕後,終究走入歷史。

不過,Google方面也強調過去的努力並非全然白費,發言人表示:「我們感謝所有爲這項計劃做出貢獻的人,並將繼續與業界合作,開發和推進平臺技術,以支持一個健康、繁榮的網路生態。」

回顧2019年:取代Cookie的宏大願景

時間拉回2019年,當時Google在全球對於使用者隱私追蹤的疑慮日益高漲 (尤其是在蘋果率先於Safari封鎖Cookie之後),因此高調啓動了Privacy Sandbox 計劃。其核心目標,希望在Chrome瀏覽器中找到一個「未來可取代」第三方Cookie的解決方案。

Privacy Sandbox本質上是一套開放標準技術的集合 (例如FLoC、Topics API、FLEDGE等),其設計理念是希望在「不泄露使用者個人識別資料」的前提下,依舊能讓廣告商投放「個人化廣告」。對於高度依賴廣告營收的Google而言,此計劃被視爲其維繫數位廣告霸權、同時又符合監管趨勢的關鍵一搏。

多年延宕: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

不過,這項計劃從一開始就步履維艱。Google原訂逐步淘汰第三方Cookie的時程表,卻因一連串的技術延遲與監管障礙,被迫一再推遲。

最大的阻力來自全球的監管機構,包含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 (CMA)和美國司法部 (DOJ) 在內機構都對Privacy Sandbox展開了深入的反壟斷調查。

監管機構的核心擔憂是,Google提出的這套新標準 (Privacy Sandbox),表面上是爲了隱私,實則可能利用其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其在數位廣告領域的壟斷,並且對依賴第三方Cookie的小型廣告商造成毀滅性打擊。

政策的髮夾彎:從淘汰到維持現狀

在監管的巨大壓力下,Google的立場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轉變。

首先在2024年,Google最終決定「不再」於Chrome中全面扼殺第三方Cookie,而是轉向推出一種「新的體驗」,讓使用者能「做出知情的選擇」來決定是否被追蹤。

到了2025年4月,Google的態度進一步軟化。該公司宣佈,將「完全不會對」Chrome瀏覽器中第三方Cookie的運作方式進行任何重大更改,並且將維持目前提供給用戶的第三方Cookie選擇方案。

這項決定,等同於宣告Privacy Sandbox計劃最初「取代Cookie」的核心使命已經失敗。

採用率不足: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諷刺的是,儘管在4月份宣佈維持Cookie現狀時,Google當時仍堅稱將「繼續保留Privacy Sandbox計劃」。但從今年4月至10月之間,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如同Anthony Chavez在最新公告中所言,採用率過低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意味即使Google投入大量資源,但其所提出的FLoC、Topics API等替代方案,在現實世界中並未獲得廣告商、發佈商與開發者社羣的廣泛支持。

在淘汰Cookie的核心目標已經被放棄、替代技術又乏人問津的雙重打擊下,「Privacy Sandbox」這個品牌顯然已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因此,Google最終選擇了「停損」,正式結束了這場長達六年的網頁隱私標準改革嘗試。

對於廣大的網路使用者而言,這也意味着第三方Cookie的追蹤,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繼續存在於Chrome之中。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