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DeepMind研究副總裁強調長期深耕臺灣AI研究 推動人才培育與跨領域應用
GoogleDeepMind研究副總裁紀懷新在官方部落格引述調研機構Public First最新公佈的《抓住AI爲臺灣帶來的機遇》報告內容,指出AI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有望爲臺灣創造高達新臺幣1.9兆元 (約58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其中,製造業將是受惠最大的領域,預計帶來1.5兆元經濟增長量,而零售業也可望創造超過420億元產值。
除了經濟數字,報告也指出AI將爲臺灣就業市場帶來正面改變,超過六成的臺灣工作者對AI相關培訓表示有興趣,顯示勞動市場已經準備迎接新一波技能轉型。而AI的導入也能協助人們擺脫重複性工作,專注於更具創造力的任務,並且能帶動整體薪資潛力成長達8%以上。
Googl在臺的AI佈局:從研究到應用
紀懷新表示,Google長年以來透過「智慧臺灣計劃」持續深耕AI領域。自2018年起,Google便積極投入臺灣學術研究合作,並且於2020年導入「Google 大學交流計劃」,截至目前已支持超過81項研究計劃,涵蓋10所大專院校,橫跨AI、半導體、醫療健康到人文科學領域。
這些合作帶來許多具體成果,例如臺灣大學陳縕儂教授團隊開發具備歷史答案檢索能力的對話式問答系統,協助研究人員更有效率地探索文獻,成功大學張亞寧教授則透過語言分析開發AI模型,用於早期失智症的篩檢,而中央大學蔡宗翰教授更將AI應用於數位人文研究,建構明朝官員的社交網絡。
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研院徐尚德教授團隊利用Google DeepMind AlphaFold 2,成功解析結構複雜的蛋白質,並且發表於國際期刊《生物化學雜誌》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這些成果不僅展現AI加速科研的潛力,更爲精準醫療與再生能源研究開啓新契機。
建立開放與負責任的AI生態
Google認爲,AI的發展不可能只依靠單一企業,唯有透過政府、產業、學術與公民社會的協作,才能釋放最大潛能。隨着臺灣政府積極思考AI政策與治理模式,Google也期待深化臺灣在地合作,協助臺灣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
從經濟效益到人才培育,AI不僅是科技潮流,更可能成爲臺灣下一個產業成長引擎。Google在臺灣的長期投入,正是希望推動一個 開放、創新、負責任的 AI 生態,讓這股科技浪潮真正成爲社會與產業的正向力量。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