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上海人均GDP已超過3萬美元,服務消費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7月31日,在上海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擴大)上,龔正市長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關心的問題,結合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具體介紹了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
促進經濟穩定增長。龔正說,面對外部環境變化,上海作爲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需要更好爲全國發展大局挑大樑、作貢獻。上海將全力以赴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多措並舉擴大有效需求,努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3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上海狠抓貫徹落實,制定出臺了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總的考慮是,大力實施城鄉居民增收、消費能力保障支持、服務消費提質升級、大宗消費更新、新型消費培育、消費環境提升等六大行動,持續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他重點介紹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促進服務消費。上海人均GDP已經超過3萬美元,服務消費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上海將在積極促進商品消費的同時,以更大力度擴大服務消費。一方面,着力提升服務供給質量。重點是加快打造文化消費高地,擴大優質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體育賽事經濟,更好滿足健康消費需求,持續提升餐飲、家政等生活服務消費品質。另一方面,積極促進文旅商體展深度融合。加快引進和培育高能級、高流量、高品質的演出、賽事、展會,串聯各方資源,促進相互導流,放大票根經濟效應。
二是擴大入境消費。上海長期是國內入境旅客數量最多的城市,去年接待入境旅客近671萬人次、同比增長84%,入境旅客對拉動全市消費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將圍繞打造“中國入境旅遊第一站”,加快提升入境旅客服務感受度、消費便捷性。優化離境退稅消費環境是今年一項重點工作。5月、6月兩個月,上海離境退稅銷售額累計同比增長91.3%。上海制定出臺了優化離境退稅消費環境行動方案,目標是到2027年離境退稅商店超過3000家。
三是培育新型消費。上海將大力發展數字消費、悅己消費,積極發展首發經濟、銀髮經濟、郵輪經濟。悅己消費是消費的新趨勢。上海支持開發原創IP,大力促進“IP+消費”。鼓勵二次元經濟健康發展。提升夜經濟品質,打造不同特色的夜間消費集聚區和特色市集。首發經濟是上海最顯著的優勢之一。去年超過3500個品牌在滬舉辦首發活動,全市新增首店1269家、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首位。今年,上海發佈了“首發上海3.0”政策,吸引更多國內外品牌來滬開設首店,不斷提升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的能級。銀髮經濟是激發消費活力的“新藍海”。上海支持企業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的產品和服務,努力把上海打造成銀髮經濟發展高地。
龔正表示,圍繞擴內需,上海還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今年國家下達上海的新增債券額度達1386億元,其中專項債券額度1155億元。上海將聚焦基礎設施、新興產業、城市更新等領域,推動更多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推動經濟穩定增長,還要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爲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管理。今年,上海發佈實施營商環境改革8.0版行動方案,並推進“十大攻堅突破任務”。
一是優化政策服務,方便企業更好地享受政策。上海全流程優化了惠企政策的制定實施、申報兌現和評估修訂。首先是着力解決政策“看不懂”的問題,充分聽取企業意見,進一步明晰政策申兌要求。其次是着力解決政策“不好查”的問題,在“隨申辦”等上線“隨申兌”惠企政策服務專區,統一市、區兩級惠企政策發佈和查詢入口,便利企業高效查詢和了解政策。再次是着力解決政策“享不到”的問題,通過數據共享爲企業精確匹配政策,讓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市、區兩級共有378個惠企政策項目實現“免申即享”,其中市級部門項目158個,目前已累計服務企業超過400萬次。
二是優化涉企行政檢查,推動監管減量、提質、不擾企。重點是全面推廣應用“檢查碼”,建立檢查的強制登記制度,做到無碼不檢查、檢查必亮碼;加強檢查的統籌管理,推進餐飲業、住宿業等91個行業使用聯合“檢查碼”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爭取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做實檢查的評價反饋,形成檢查管理閉環。同時,完善“無事不擾”事項清單和“無感監管”對象清單,強化“信用+風險”監管,努力讓守法守信者得到更大便利、違法失信者受到應有制約。
龔正還表示,當前,我們正在深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強化先行先試、集成探索,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和制度體系。提升重大開放載體平臺能級,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發揮風向標作用的重要舉措。
第一,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深化改革轉型升級。面對國際經貿規則動態調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上半年,我們制定實施了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深化改革轉型升級行動方案。
一是實施功能轉型升級行動。立足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資源稟賦,“一區一策”強化差異化定位、打造特色化優勢。
二是實施產業提質升級行動。立足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定位,加快集聚一批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優質項目。行動方案明確了六個重點產業領域,包括國際分撥、保稅加工、保稅維修、保稅研發、跨境電商和高價值商品保稅展示交易。
三是實施管理機制改革行動。我們將建立跨部門數智監管輔助平臺,優化智慧監管系統,不斷探索優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加快複製洋山特殊綜保區、外高橋保稅區等區域的成功經驗,讓更多制度創新成果惠及全市各個綜保區。
四是實施公共服務提升行動。我們將推動各保稅區域統籌園區和市、區兩級企業服務資源,提供“一站式”政策諮詢、合規培訓、爭議調解等方面的集成服務。強化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讓保稅區域政策更給力、制度更完善、服務更精準。
第二,整合構建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上海作爲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正在抓緊建設全市統一的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總的考慮是,將分散在各部門的服務平臺和信息渠道進行統一整合和優化提升,形成“線上+線下”、“境內+境外”全方位的企業出海服務體系。重點是組建“1+(3+15)+X”工作機制:
“1”,就是建立1套市級層面一體化服務統籌協調機制,核心是建設全市統一的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線上平臺。重點提供在線諮詢解答、一站式網上辦事和專業服務資源鏈接等三大功能。
“3+15”,就是打造覆蓋全市的線下諮詢服務點。“3”是指浦東、臨港、虹橋3個重點區域,將依託現有資源設立分平臺,持續做強已有的特色專業服務功能。“15”是指除浦東外的其他15個區,將分別設立服務點,依託政務服務中心,爲企業提供就近便利諮詢服務。
“X”,就是推進建設X個海外服務點。一方面,我們將推動現有海外辦事處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我們將依託市貿促會新設香港、新加坡兩個海外服務點。
目前,線上平臺開發建設、線下服務功能提升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地,不斷優化平臺服務功能,努力打響服務企業走出去的“上海品牌”。
編輯|程鵬 易啓江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澎湃新聞、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