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去中化逐步發酵 晶相光:已佈局印度市場、汽車領域

他直指,市場談論供應鏈去中化,但實際脫鉤速度比預期緩慢,預估至少需要二~三年才能完成,公司已佈局印度市場並進軍汽車領域,期望透過全域快門產品搶攻新興市場商機。

晶相光19日舉行法說會,何新平表示,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大陸成熟製程產能擴張,導致晶圓價格競爭異常激烈;去年開始,消費性市場已無明顯淡旺週期,主因各種促銷活動常態化,季節性差異縮小。

晶相光第二季合併營收4.59億元,年增7.4%、季增32.4%,毛利率恢復正常水準達21.2%,然受匯損影響,每股稅後純益(EPS)爲-0.44元;累計今年上半年EPS -0.28元。展望下半年,何新平認爲營收規模將與上半年持平。

市場普遍認爲供應鏈去中化快速發生。然何新平分析,除大陸以外地區,無論是零組件或最終產品設計能力都相對薄弱。「客戶希望將來產品設計和製造慢慢離開大陸,但這個時間會比大家想像的要長」。

何新平觀察,部分客戶已開始在大陸以外成立設計中心,但預估是相對緩慢的過程。

他強調,國際貿易壁壘對晶相光具正面影響。目前晶相光大部分供應鏈仍在臺灣,符合客戶對供應鏈的要求,同時也在開發大陸供應鏈,希望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供應鏈選擇和成本方案。

展望未來發展,何新平表示,已投入汽車市場多年,在全域快門產品開發方面具備技術領先優勢,最新一代技術可應用於汽車及工業領域。

特別是印度市場的排中趨勢明顯,未來在汽車和交通管控等領域都需要全域快門產品,這些在大陸已是成熟市場,但在海外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仍屬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