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垂直整合 成餐飲競爭關鍵
豊漁餐飲集團總經理蕭伊雲。(豊漁提供/黃琮淵臺北傳真)
臺灣餐飲市場在過去10年明顯分化,甚至走向兩極,高端fine dining仍以品牌形象與國際評鑑維持高度價值,民生型餐飲則是消費力道的基石,「合理價格、安心品質」的需求在疫後更顯突出,如何不妥協品質,又能透過食材與供應鏈垂直整合取得成本優勢,將是連鎖餐飲業者能否勝出的競爭關鍵。
這從豊漁餐飲集團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或許可窺見端倪。豊漁是從八席的「初魚料亭」起步,逐步拓展至壽司、鐵板燒、鍋物,甚至米其林二星日本料理,成爲多品牌餐飲集團,下半年重點佈局是臺中新光三越重新開幕。
與過往的單店經營不同,我們一次進駐五個品牌:初魚鮨、初魚鉄板料亭、季樂和牛鐵板燒、長浜魚屋及牛喜壽喜燒水炊鍋,橫跨精緻餐飲與民生美食兩大類別,這是新的嘗試,我們希望消費者能在同一場域,依心情與需求,選擇不同價位與氛圍的餐飲體驗。
多品牌組合的背後,考驗的是連鎖餐飲業者在食材自主貿易與營運模式上的整合力,也考驗豊漁多年建立的制度與團隊能量。除了臺中新光三越這個重點戰場,今年底之前,豊漁還會在全臺再開出10至12家新店,其中多爲價格親民卻維持高品質的大衆品牌。
豊漁的發展歷程證明了日式「無菜單料理」能以「連而不鎖」的原則複製、規模化,臺灣日式餐飲市場一年商機約600億元,但西式料理的潛力更大,卻少有能兼顧品質與規模的品牌,這讓我們開始思考:西式餐飲是否也能走出相同道路?甚至是以民生需求爲核心,走出不同於日本料理的新路。
我們力邀連續七年獲米其林一星的Impromptu by Paul Lee加入集團,作爲跨足西式料理的第一步,Paul主廚不僅熟悉本地市場,也具備國際視野,能將fine dining的精神轉化爲更多人日常可享的料理,搭配豊漁強大的供應鏈,讓主廚能盡情發揮,雙方合作計劃預計於2026年第1季推出,聯手開發新型態品牌。
在競爭優勢的餐飲市場,豊漁勝出優勢在於食材與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從日本和牛、海鮮到搭配的飲品,直接參與貿易端,確保旗下品牌能以合理成本取得高品質食材,有這樣的基礎支撐,才能讓規模化展店更有底氣,也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業裡,堅持品質不妥協。
我們把自己定位在「不是純投資背景的餐飲集團」,而是由料理人帶領,懂現場、懂廚師,也懂得如何把創意落地成爲生意。豊漁未來也會持續耕耘精緻餐飲,引領市場高度,並積極拓展民生品牌,讓更多人以合理價格,吃到有品質、有靈魂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