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處理與水質監測自動化平臺:環保科技的革新力量

在全球工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工業廢水排放已成爲一個嚴峻的環境問題。長期不規範的生產和產業結構調整,致使大量工業廢水未經有效處理便排入自然環境,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對水體、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在當今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工業可持續發展需求愈發迫切的時代,工業廢水處理與水質監測成爲關鍵議題。近日,薛麗娟憑藉其研發的 “工業廢水處理與水質監測自動化平臺”,爲這一領域帶來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引發廣泛關注。

隨着工業的迅猛發展,各類工業活動產生的廢水數量龐大且成分複雜。從石油、煤化工到精細化工、生物製藥等行業,廢水所含的特徵污染物不僅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還成爲制約工業企業綠色發展的瓶頸。傳統的工業廢水處理與監測方式,依賴大量人力操作,效率低下且準確性難以保證,已無法滿足當下環保要求與企業高效運營的雙重需求。在此背景下,薛麗娟投身於相關技術研發,致力於打造一個集高效處理與精準監測於一體的自動化平臺。

薛麗娟研發的這一平臺,融合了多項先進技術,展現出強大的功能優勢。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平臺採用了先進的處理工藝。例如,針對化工園區廢水處理難題,引入微氣泡增效高級氧化技術以及功能微生物定向調控生物增強技術,這使得廢水處理效能相較於同類技術提升了 30% 以上。通過這些技術,能夠有效識別並去除廢水中的有毒有機污染物,成功攻克了化工園區廢水安全排放治理的 “卡脖子” 技術,填補了有毒有機廢水深度處理等方面的技術空白。同時,平臺能夠依據不同行業廢水的特性,自動調整處理參數,實現個性化、精準化的廢水處理。

水質監測方面,平臺運用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實現了對工業廢水水質的實時、全方位監測。在管網節點、企業廢水排放口等關鍵位置佈設在線監測傳感器,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廢水的各項水質參數,如酸鹼度、化學需氧量、重金屬含量等。這些數據通過物聯網模塊實時傳輸至監控平臺,管理人員在總調度室的大屏上便能對工業廢水是否達標排放、生產設備是否安全運行等情況一覽無餘。一旦水質出現異常,平臺會立即發出預警,並自動啓動水樣採集程序,留存證據以便後續分析處理。此外,平臺還具備數據分析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長期積累的水質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能夠爲企業提供水質變化趨勢預測,幫助企業提前制定應對措施,優化廢水處理流程。

目前,該平臺已在寧夏宏遠祥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實際應用,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宏遠祥在引入該平臺後,廢水化學需氧量(COD)去除率達到了 50% 以上,急性毒性削減率達 90% 以上,出水水質不僅達到了園區接管標準,還符合美國 EPA 工業廢水毒性排放標準。同時,通過平臺對中水回用、污水處理、循環水等生產環節的自動化程序控制,企業實現了 “生產監控一幅圖、全廠水量一張表”,實時監測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情況,及時預警設備隱患,大大提高了生產運營的安全性與效率。而且,相較於傳統處理與監測方式,該平臺的應用大幅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與運營成本,爲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薛麗娟研發的平臺意義深遠。它不僅爲單個企業解決了工業廢水處理與監測難題,還爲整個工業領域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可借鑑的模式。隨着該平臺的推廣應用,有望推動工業廢水處理與水質監測行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邁進,促進工業企業加快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生產的目標,助力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薛麗娟表示未來將繼續對平臺進行優化升級。一方面,進一步提升平臺的處理能力與監測精度,拓展其在更多複雜工業廢水處理場景中的應用;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環保技術的融合,如結合區塊鏈技術實現水質數據的安全共享與監管,爲工業廢水處理與水質監測領域創造更多的價值。相信在像薛麗娟這樣的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工業廢水處理與水質監測技術將不斷創新發展,爲生態環境保駕護航,爲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供稿人:王莉)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