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產官學研 探討鐵道關鍵技術發展
「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彙集交通部、高鐵、臺鐵、捷運公司等國內重要鐵道業者,共同探討鐵道運輸關鍵技術與政策趨勢,助產業搶攻鐵道國產化新商機。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攜手交通部鐵道局舉辦「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號召臺鐵、高鐵、臺北捷運、新北捷運、桃園捷運、高雄捷運、臺中捷運等國內重要鐵道運營公司,以及交通部鐵道局、工研院、臺灣德國萊茵、鐵道技術研究與驗證中心、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臺灣軌道工程學會等超過100名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交流鐵道運輸關鍵技術與政策趨勢,助產業搶攻鐵道國產化新商機。
交通部次長伍勝園表示,不管是高鐵、臺鐵或捷運,鐵道已是國人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過往鐵道關鍵技術多掌握在國外廠商。爲此,交通部積極落實鐵道國產化政策,2021年推動鐵道產業發展補助計劃,輔導10餘家學研機構及企業,逐步建立車門、集電弓、轉向架、轉轍器、計軸器及輕軌號誌等六大關鍵次系統的自主技術,希望達成8項系統都能由國內自行生產的目標。如此一來,當國內鐵道系統需修改或是做延伸線時,除了較不會受制於國外廠商,更可有效降低維修保養成本,對國內廠商來說,透過技術驗證取得實績後,未來還有機會爭取海外市場,搶攻新商機。期盼透過本次論壇,讓產官學研專家們能互相交流對談,共同攜手打造國產化鐵道供應鏈。
工研院副院長鬍竹生表示,面對鐵道產業需求,工研院從跨領域合作、前瞻智慧偵測系統開發、國際市場接軌等三大面向協助鐵道產業發展,首先在跨領域合作上,工研院與產官學研緊密合作,開發國產化設備,如工研院、鐵道公司、機車業者跨域合作開發「電動雙向軌道巡檢自動檢查模組」,導入可替換國產電池,讓巡檢載具電池輕方便替換,更結合量測技術,自動化檢測出鐵道缺陷狀況;其次,透過前瞻智慧偵測系統開發,進行預防性維護,如工研院研發的「異物偵測入侵系統」,以AI影像分析能快速辨識預警任何入侵鐵道的障礙物,確保列車行駛安全;最後在國際市場接軌上,工研院除技術協助,也規劃透過策略聯盟、技術移轉與實績合作等模式,逐步將國內技術能量推向國際市場。本次論壇邀請專家們分享許多國產化技術與政策方向,希望能借此激盪出更多創新思維與合作契機,一同開啓臺灣鐵道的新里程。
本次論壇邀請交通部鐵道局局長楊正君、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組長陳星壁、臺灣德國萊因公司軌道運輸事業部總經理詹家維分別以「臺灣鐵道產業及智慧化發展策略與成果」、「鐵道產業國產化成果分享」及「國際鐵道標準與國產化接軌」進行專題演講。並邀請產官學研專家進行對談交流。
交通部鐵道局局長楊正君於演講中表示,國產化及智慧化爲鐵道產業發展重點,鐵道局自2021年起推動研發補助,藉由整合國內學研機構的研究能量與產業界的實務經驗,提升鐵道次系統的自主技術能力,並將研發成果應用在國內建設,目前轉轍器、車門及集電弓已列爲汐東捷運國產化約定項目;另今年起並將投入5年4.5億元,補助國內鐵路與捷運機構規劃智慧鐵道及建置雲平臺,藉此推動鐵道數位轉型,提升行車安全、服務品質及營運維修應變效能,並可帶動未來鐵道技術開發及應用創新,建構產業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