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科技瀑布」 震撼眼球

「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開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攜手12個法人與業者展出65項橫跨六大領域的未來關鍵技術。出席包括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張振豪(左起)、國發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邱求慧、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技術司長郭肇中、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中研院秘書長陳君厚等。工研院/提供

全臺最大創新科技盛會「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昨(16)日開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攜手12家法人與業者在「創新經濟館」展出65項橫跨六大領域的未來關鍵技術,從AI運算、智慧製造、淨零永續,展現臺灣科技創新的全方位實力。

其中最吸睛是由工研院打造的「科技瀑布」,這套源自2025大阪世博「生命劇場」的虛實互動展演系統,在日本是透過超過500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同步律動,精準誤差僅20毫秒,呈現臺灣軟硬體整合的極致工藝。此次爲該技術首次於國內公開亮相,吸引衆多民衆駐足拍攝,成爲展場最火打卡點。

產業技術司長郭肇中表示,科專研發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地給產業運用,這次透過TIE這場全國規模最大的科研展示平臺,展出65項創新科技涵蓋智慧機械、AI應用專區、次世代通訊、半導體、精準健康、能源等六大領域,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不同的解方。

例如以AI科技即可1秒分選衣物,助新創搶攻8萬噸舊衣回收商機,還有以AI運算助攻產業打造國產化晶片,其他包括AI應用在文化展演、工具機與設備零組件業、細胞治療等方面,展現協助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績。

展場中最火紅的5.5米高科技瀑布,爲工研院「大阪世博(生命劇場)—虛實互動展演技術」,是與上銀(2049)、穀米等業者攜手合作,運用與智慧工廠同等級的軟硬整合技術。該技術在大阪世博展出時,吸引逾百萬人蔘觀,未來可望在演唱會、大型展會與藝文活動上,爲觀衆帶來全新體驗模式。

紡織所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已成功技轉光學機構專利給沛德永續科技公司,攜手整合近紅外線光譜、仿生光學模組及AI多材質辨識演算法,開發「混紡纖維多光譜影像AI識別技術」,識別率95%,0.5~1秒即可檢測一件衣物,每小時可處理高達900公斤廢紡織品,協助國際精品品牌衣物分選,爲織品找到永續循環商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