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今日舉行院長交接典禮 張培仁接掌院長

工研院今(27)日舉辦院長布達暨交接典禮,新任院長由張培仁接掌,他指出,創新是臺灣產業發展的關鍵動能,過去,中小企業並不是工研院的主要客戶,但工研院應該扮演協調角色,來協助中小企業進行創新與轉型,臺灣很多產業利潤都不高,工研院希望能夠協助企業獲利,這樣才能讓企業永續發展。

今日的交接典禮由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主持,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布達新任院長張培仁。何晉滄肯定張培仁深具領導力,是兼具政策及國際視野的科技管理人才,同時,也感謝前院長劉文雄帶領工研院聚焦市場導向研發,協助產業轉型升級貢獻。

吳政忠指出,張培仁具備政策推動前瞻事業,不僅思維創新,更能將構想化爲行動,推動科技成爲產業創新動能。張培仁擔任工研院副院長期間,率團前往捷克、芬蘭、立陶宛與矽谷等地推動計劃,積極促成與多國的技術合作,涵蓋生醫、機械、材料化學與綠能等多個領域。

吳政忠期許張培仁未來能帶領工研院,結合深厚技術底蘊與AI(人工智慧)、晶片等新興科技,推動AI多元應用與機器人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與轉型,同時深化與學界的合作,強化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的鏈結,讓科研成爲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

何晉滄指出,近年政府積極推動AI、半導體、量子運算、矽光子、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目標是強化臺灣的產業韌性與全球供應鏈地位,這些工作都需要工研院持續深耕研發技術,做好整合與創新示範的關鍵角色。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的全球挑戰,工研院作爲臺灣科技與產業對接國際的重要樞紐,以「技術外交」進行跨國鏈結的工作將愈來愈重要,相信工研院未來必能發揮關鍵能量,作爲臺灣產業發展最堅實的後盾。

張培仁表示,未來工研院將聚焦三大方向推動發展,首先是「凝聚專才」,透過凝聚院內外專才,激發跨機構跨領域協作,整合產學研能量,並依各產業需求及全球競爭態勢推動技術發展,發展前瞻及關鍵技術,協助臺灣在全球科技競賽中佔得先機;其次是「深耕臺灣」,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包括協助政府擬定產業發展策略,確保高科技產業競爭優勢,以及輔導中小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第三是「佈局全球」,運用工研院在國際的據點,結合臺灣研發能量,對接國際資源,提升臺灣在全球的能見度,並持續協助政府經貿合作、協助產業佈局全球,促進產品行銷全世界。

工研院今(27)日舉辦院長布達暨交接典禮,新任院長由張培仁接掌。記者馬瑞璇/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