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再發文,衛星互聯網政策開始密集推出

衛星互聯網政策開始密集推出!

據工信部網站8月27日披露,工信部近日印發《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電信運營商通過與衛星企業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軌衛星應用潛力,推動手機等終端設備直連衛星加快推廣應用,爲廣大地面移動通信用戶提供基於衛星的話音、短消息業務。鼓勵電信運營商依託低軌衛星互聯網,在話音、短消息業務基礎上拓展高速數據服務,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天地融合發展。

另據IT時報8月25日報道,相關部門近期將會發放衛星互聯網牌照,行業資深技術專家表示,“牌照的發放,意味着我國衛星互聯網商業運營邁出第一步。”報道稱,中國星網或計劃於今年完成一代星座組網,一代星由100多顆衛星組成,將優先滿足外交等核心領域需求,確保緊急情況下可使用自主衛星互聯網系統。

2025年以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傳統運營商紛紛推出衛星通信服務業務,傳統衛星通信服務商中國衛通也推出消費級衛星互聯網產品。此外,國內多家手機廠商都在發佈會上展示過高軌衛星直連的業務。

根據SIA數據,202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爲293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7億元,2021-2025E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1.2%。

中信證券研報認爲,衛星通信產業戰略地位凸顯,政策導向明確。展望後續,衛星通信產業業務准入工作正持續優化,牌照發放工作或將加快推進。國內行業層面,高頻發射已至,產業拐點在即。建議關注衛星通信服務提供商、衛星通信運營及服務、衛星製造產業鏈、地面設備製造等領域的投資機遇。

長城證券認爲,目前衛星互聯網組網進程持續加速,進入2025-2026年主要衛星互聯網諸如千帆星座、GW星座等逐步邁入發射加速階段,同時在基礎設施方面,地面段發射工位火箭端技術持續演進,進一步反哺衛星互聯網發射進程進一步提速。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2025年7月底以來,我國GW星座發射頻率顯著提升,從01-05組星的一到兩個月發射間隔縮短到05-07組星的3-5天發射間隔,組網速度明顯加快,或表明我國衛星互聯網開始進入高密度組網期。民營液體火箭有望逐步成爲建設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的重要力量,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