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原總工程師趙志國:培育具有影響力的AI項目,鼓勵企業開放數據集
2025(第二十四屆)中國互聯網大會於7月23日—25日在北京舉行。7月24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工程師趙志國在會上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正處於技術迭代加速期、產業爆發臨界點和融合應用深化期,既迎來了大模型通用化、多模態融合等新機遇,也面臨核心技術瓶頸、數據安全風險等新挑戰。
趙志國認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行業要堅持”創新引領、應用牽引、生態協同、安全可控”的原則。他建議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長。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高端芯片、智能傳感器、大模型算法等關鍵領域,健全”揭榜掛帥+賽馬”等有效機制,支持領軍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力爭在存算一體芯片、低功耗推理框架等方向實現突破。推動技術原型向產業化產品轉化,打造”場景+驗證+量產”閉環,讓核心技術以最短時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向市場。
二是縱深推進“人工智能+”應用,釋放產業發展動能。面向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場景,打造一批融合應用標杆。工業領域,以“AI+工業互聯網”標杆示範爲牽引,推動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關鍵領域智能化升級,推動模型在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等各環節廣泛應用,建設柔性高效的智能工廠;農業領域,加快大模型在農業育種、種植、養殖及農機等領域應用,實現精準作業與智能監測,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助力鄉村振興;服務業領域,支持發展AI客服、虛擬助手、智能投顧等新模式,培育智能原生服務新業態。同步,探索麪向中小企業推出“AI賦能包”,提供低成本、輕量化、可複製推廣的解決方案。
三是構建良好生態,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做強開源樞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AI開源社區和項目,鼓勵企業開放數據集和模型參數,形成“開源共享、協同創新”的生態格局。立好標準之尺,加快大模型評測、數據標註等關鍵標準制定,推動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人工智能產品認證制度。暢通資本活水,引導社會資本加大人工智能產業投入,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羣。面向中小企業設立“AI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採購AI設備、雲服務等給予大力支持,降低使用門檻。同時,依託產教融合基地,培養跨界跨學科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爲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四是築牢安全防線,保障產業發展底線。提升整體安全能力,推動模型算法、數據、系統等內生安全能力建設,強化人工智能應用安全,打造內外兼治的人工智能安全能力。築牢數據安全底線,落實數據分類分級管理要求,規範數據採集、模型訓練、服務提供等關鍵環節,推動AI訓練數據合規使用;構建人工智能安全監測平臺,對大模型輸出內容、算法偏見等進行動態監測,防範技術濫用風險。深化全球治理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動建立多邊協調機制,共商共建共享“安全可控、互信互利”的國際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