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規劃700號段:給個人信息上“安全鎖”

7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的通知》,規劃700號段作爲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專用碼號資源,爲用戶提供更安全的通信環境。

直擊個人信息泄露痛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點完外賣後,頻繁接到各種推銷電話;收完快遞後,個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泄露。這些現象的背後,是手機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在各個環節的隨意流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些信息實施精準詐騙,給人們的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出現,正是爲了解決這一痛點。它通過爲用戶分配臨時“隱私號”,在點外賣、收快遞、打網約車等場景中,代替真實號碼進行通信。以網約車服務爲例,司機和乘客可通過打車平臺臨時分配的“中間號”進行聯繫,雙方都無法看到對方的真實電話號碼,從而有效保護個人隱私。在網絡購物和外賣服務中,同樣通過臨時生成的“中間號”,隱藏訂單收件人和消費者的實際號碼,讓商家和騎手只能通過“中間號”與收件人或消費者取得聯繫。

產業觀察家許意強表示,這種服務模式不僅爲用戶提供了更安全的通信環境,也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信息泄露事件頻發的背景下,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推廣,能夠讓用戶更加放心地使用各類互聯網服務,促進線上經濟的繁榮發展。

破解號碼保護服務難題

儘管一些即時配送、電商平臺、網約車等領域的頭部企業,以及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此前已探索和嘗試過使用“中間號”來保護用戶隱私,但在實踐中卻面臨諸多問題。

一方面,企業多使用手機號碼作爲“中間號”,導致用戶難以區分來電是“中間號”還是對方的實際號碼,無法準確判斷是否接聽。這不僅影響了用戶體驗,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可以利用這一漏洞,冒充“中間號”進行詐騙。

另一方面,業務涉及主體較多,缺乏統一的技術實現標準及服務規範要求。運營各方責任不夠清晰,業務流程實現方式也不盡相同,這給服務穩定性帶來了巨大挑戰。不同平臺之間的“中間號”服務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導致通信中斷或信息傳遞不準確,影響了服務的正常使用。

此外,還存在部分“散亂差”企業爲逃避監管,以保護用戶隱私爲由,批量使用手機號作爲“中間號”撥打商業營銷電話,甚至將其用於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這些行爲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也給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推廣帶來了負面影響。

據介紹,700號段的規劃,爲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從形式上看,700號段與手機號碼明顯區分,方便用戶識別。當用戶看到以“700”打頭的15位號碼來電時,就能明確知道該次通信啓用了號碼保護服務,從而放心接聽。從數量上看,700號段可以滿足未來快遞、外賣、網約車等場景千億級的碼號資源需求,爲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既是要制定一套可持續的方案,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業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要在業務全流程做好動態管理和安全保障,落實好碼號、業務和電信網絡詐騙等管理要求,努力營造健康乾淨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費環境,切實維護用戶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羣衆個人信息保護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推動號碼保護服務高質量發展

爲了確保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順利開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從多方面系統部署了試點工作。

完善政策制度是基礎。通知明確了業務定義和業務參與方,明晰了應用平臺提供方、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業務使用方等三方參與主體的責任邊界和相關要求。強化合規經營、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加強商業營銷電話防控等業務管理要求,限制應用平臺提供方“轉租轉售”,從制度層面規範了業務開展,保障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穩步推進試點是關鍵。考慮到業務開展涉及多方調整,通知設置了3個月試點準備階段、3個月試點過渡階段、2年正式試點階段。這種循序漸進的推進方式,給了各方足夠的時間進行技術調整和業務磨合,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試點過渡階段結束後,將全部使用700專用號碼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進一步統一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和安全性。

號碼保護服務不會影響正常通信。當服務人員或用戶使用“中間號”聯繫對方時,雙方撥打和看到的號碼均是“中間號”,網絡中會將“中間號”最終翻譯成對方的實際號碼完成通信。這一技術實現方式,既保障了互聯網平臺的商家、配送等服務人員能夠聯繫到用戶,又避免了用戶實際電話號碼的泄露,實現了安全與便捷的有機統一。

許意強表示,700號段的規劃爲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完善政策制度、規劃專用號段、穩步推進試點等措施,號碼保護服務業務有望實現高質量發展,爲人們營造一個健康乾淨安全的信息通信消費環境,切實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羣衆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需求。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