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行業企業應將競爭重點從拼價格轉變爲提質量、優服務

本報記者 陳燕南 北京報道

如何破除“內卷”成爲當下經濟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內卷式競爭問題突出,礦產資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充換電基礎設施等支撐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表示。

辛國斌認爲,汽車行業在取得一系列新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爲推動解決上述問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他建議行業企業應重點把握好四個轉變。其中,他強調:“以質爲先,行穩致遠,把競爭重點從拼價格轉到提質量、優服務上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從注重規模增長向注重規模和效益雙提升轉變。”

從應用技術創新向底層技術創新轉變

辛國斌表示,過去一年,面對外部壓力增大、內部挑戰增多等複雜嚴峻形勢,汽車行業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推動產業發展,取得一系列新成績。

一是市場規模邁上新臺階。據辛國斌介紹,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佔全球總產量的65%,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車總銷量的佔比也突破了40%,規模優勢更加鞏固。

二是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辛國斌表示,電動化基礎進一步夯實,整車平均續駛里程接近500公里,15分鐘充電80%的快充技術量產應用;智能化技術持續突破,多元感知融合、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加速應用,具備L2級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佔比達到57.3%。

三是中國品牌迸發新魅力。辛國斌介紹,主動懸架、智慧燈光系統等配置加速向大衆車型普及,新能源乘用車成爲消費者購車的首選,24箇中國品牌入選英國評估機構近日發佈的“2024全球汽車品牌價值百強榜”。全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動力電池出口133.7GWh,爲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關稅壁壘增多,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內卷式競爭問題突出,礦產資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充換電基礎設施等支撐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辛國斌表示。

爲推動解決這些問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辛國斌建議行業企業重點進行轉變。

他強調:“應從應用技術創新向底層技術創新轉變,強化產學研協同,加快突破電化學、操作系統等底層技術,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成果;從汽車產業向多產業融合轉變,發揮汽車產業的帶動效應,加快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深度融合,實現相互賦能、協同發展;從單純出售產品向提升全生命週期服務能力轉變。延伸價值鏈微笑曲線,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推進汽車生產准入管理改革

爲持續鞏固擴大產業競爭優勢,紮實推動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辛國斌也進行了建議。

辛國斌表示,應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突破。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動力電池關鍵材料、車用芯片、大模型等基礎技術、新體系電池、高功率長壽命燃料電池、高效混合動力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技術,輕量化、低風阻等整車設計技術攻關,爲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

他還表示,應加快自動駕駛產業化發展。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完善標準體系,有條件批准L3級自動駕駛車型生產准入,推動道路交通安全、保險等法律法規完善,深入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網聯雲控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汽車前裝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塊,支持跨區域協同應用。

“積極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編制新一輪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落實好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政策,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和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指導意見,激發汽車市場新動能。”他說。

在辛國斌看來,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也刻不容緩。“推動人工智能在汽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等場景的應用,持續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和推廣工作,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協同改造,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場景圖譜,健全行業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開展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評價標準研製與應用推廣,培育一批專業化服務商。”他表示。

辛國斌認爲,在進一步深化行業管理改革方面,應加快機動車生產准入管理條例立法,完善企業退出機制。推進汽車生產准入管理改革,修訂准入審查技術要求。研究推動汽車生產企業集團化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開展網絡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縱深演進,汽車產業進入百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大勢,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原則,與各方一道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濟秩序,深化貿易、投資、技術、標準等領域務實合作。”辛國斌說。

最後,辛國斌表示,百舸爭流千帆競,勇立潮頭敢爲先。讓我們攜手同心,錨定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強化創新驅動,加強品牌建設,以優異成績爲“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譜寫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新篇章。

(編輯:張碩審覈:童海華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