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新生態 鶴壁淇濱以民生溫度丈量幸福刻度

來源:環球網

清晨的灕江花園小區裡,退休教師秦阿姨正輕快地穿梭於綠意盎然的步道間。送完孫子上學後,她熟稔地拐進姜莊農貿市場。五分鐘後,她提着菜籃踱步至街角梅園,在晨光中舒展筋骨,與老鄰居們嘮着家常——這充滿煙火氣的場景,正是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長江路街道灕江社區“一刻鐘生活圈”的生動詮釋。

據介紹,灕江社區創新構建了“5-10-15分鐘”三級便民服務體系,以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爲原點,姜莊農貿市場、社區衛生服務站、幼兒園等5分鐘服務圈內;10分鐘輻射圈覆蓋好利來便民超市、養老驛站、街頭遊園等17個基礎服務點;15分鐘生活圈則串聯起醫院、文體中心、商業綜合體等“民生拼圖”,形成“步行一刻鐘,需求全滿足”的便民生態。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把高頻服務項目全部納入15分鐘可達範圍,老年助餐、幼兒託管等12項服務實現精準投放。”灕江社區副書記李月說。在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圖書閱覽室、兒童服務站、書法課堂、健身活動室等免費爲轄區居民開放,在忙碌過後,可以放鬆身心、開拓視野,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當便民服務解決基礎需求後,灕江社區開始在“生活品質”維度精雕細琢。“四季花境”的梅園,呈現春賞櫻花夏觀綠,秋聞桂香冬品梅的景觀。社區還將便民服務與文化建設巧妙融合。居民參與志願服務可累計積分,兌換禮品、心理諮詢等特色服務。

在灕江社區,“一刻鐘”不僅是時間概念,更編織起緊密的鄰里關係網。通過“睦鄰”議事廳、鄰里幫幫團、近鄰中心等平臺,居民們共同商定出“小區睦鄰公約”“廣場舞時間規約”等23項自治制度。

社區還引入專業社工組織,打造“全齡友好”服務體系:爲銀髮族開設智能手機課堂,給上班族提供夜間托育服務,替創業者對接共享辦公空間,社區心理諮詢服務爲轄區150餘名青少年未來帶來高效能指引。

據統計,自“一刻鐘生活圈”建設以來,灕江社區服務滿意度從78%提升至96%,物業投訴率下降62%。這個容納着3543戶家庭的社區,正用繡花功夫織就現代版“清明上河圖”。菜市場的電子秤實時連接食品安全,長者食堂的“AI營養師”量身定製健康食譜,智能機器人自助服務記錄着居民的精神成長。

“‘一刻鐘生活圈’不僅看得見摸得着,更能隨着居民需求不斷進化升級。”李月說道。夕陽西下,街道兩邊的智能路燈漸次亮起,照亮了居民們幸福的笑臉,也映照着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