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藏泄密風險 小心數據被偷

共享充電寶,是當代都市人外出時給手機“續命”的“安心寶”。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想到,共享充電寶也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甚至國家秘密的安全隱患。

國家安全機關幹警介紹,有的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在共享充電寶的內部加裝微型計算機芯片等惡意硬件,使這些充電寶在充電的同時建立數據通道,竊取用戶智能終端的通訊錄、照片、視頻、社交賬號甚至支付信息。調查發現,被改造的充電寶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關鍵數據竊取。

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環節也存在一些風險。國家安全機關幹警發現,有的用戶在使用共享充電寶過程中發現誘導性提示。

使用過程中出現誘導性提示

國家安全機關幹警表示,比如“是否信任此設備”或“是否允許USB調試”等,一旦用戶點擊“信任”或“允許”,就相當於是自己親手爲攻擊者打開了智能終端系統控制的“大門”,方便他們繞過安全限制,擁有對用戶智能終端的控制能力,實施深層次的竊密和破壞活動,比如利用用戶智能終端開展竊聽竊視等。

如果用戶使用了預先植入間諜軟件、木馬病毒或後門程序的“毒充電寶”後,這些惡意代碼就會如“電子寄生蟲”般悄然潛入智能終端系統。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增加了數據彙集的潛在威脅。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在非法獲取共享充電寶後臺運營數據後,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深度挖掘。

對特定敏感人羣實施監控定位

國家安全機關幹警表示,通過分析共享充電寶後臺海量的用戶位置、使用習慣、設備標識等數據,刻畫這些充電寶使用者個人乃至羣體的行爲軌跡和活動規律,實現對特定敏感人羣實施監控與定位,甚至可以用來評估羣體動態,從事危安活動。國家安全機關提示,面對共享充電寶的潛在風險,我們要不斷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掌握科學防護方法:

在設備選擇上,要優先選擇信譽良好的主流品牌官方投放設備,堅決不使用來源不明、外觀有拆卸痕跡以及接口異常的共享充電寶;

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智能終端授權給充電寶等非數據傳輸類設備,要果斷拒絕各類非必要權限擴充申請;

使用完畢後,如發現手機異常發熱、耗電劇增、運行出現卡頓甚至莫名彈出廣告等情況,就要立即停止使用並利用可靠安全軟件對手機進行查殺,必要時恢復出廠設置或尋求專業幫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明確界限,嚴格遵守保密規定,不在聯網智能終端中存儲涉密信息,不將聯網智能終端設備帶入涉密場所,不將涉密終端設備連接共享充電寶等聯網設備。

來源:中廣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