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快評 |雙重夾擊!訴訟纏身6483萬元、三年虧近5億元,永和智控如何破局求生?
每經評論員 杜宇
7月17日晚間,永和智控(SZ002795,收盤價5.77元,市值25.72億元)一紙補充公告把市場驚出一身冷汗:永和智控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連續12個月內新增尚未披露的訴訟、仲裁事項的涉案金額共計6483.48萬元,涉案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淨資產的10%。其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爲被告的涉案金額爲5676.47萬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作爲原告的涉案金額爲807.01萬元。雖然公司強調尚未開庭、尚未結案,損失仍不確定,但金額之大、比例之高,已足夠讓投資者捏一把汗。
更讓市場擔憂的是,永和智控的虧損已連續三年擴大:2022年虧2618萬元,2023年虧1.56億元,2024年虧2.97億元,三年累計“失血”近5億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繼續預虧3000萬元至5600萬元,公司把原因歸結爲閥門管件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以及其他業務收入減少卻仍要承擔較高的折舊和人工成本。虧損慣性一旦形成,訴訟判決若再添新賬,本就緊繃的現金流將雪上加霜。
資料顯示,永和智控成立於2003年,主要從事流體控制設備及器材的研發、製造和銷售。
筆者認爲,公司已被訴訟與虧損雙向擠壓。要想穩住局面,必須同時在訴訟端與財務端同步動手。訴訟層面,公司不能再以“影響不確定”一筆帶過。首先要把所有未決訴訟的案情、金額、進展、可能結果一次性說清,避免市場二次恐慌。對敗訴概率高的案件,應主動啓動和解談判。對明顯不合理的索賠,則要堅決應訴並適時提出反訴,防止“破窗效應”。
財務層面,“失血”速度必須立刻放緩。公司將2025年上半年預虧歸因於閥門管件收入減少、毛利率下滑以及折舊與人工成本剛性,表明現有產能利用率不足、費用壓縮空間仍在。下一步,應暫停所有擴產和技改項目,把資本開支壓回到維持性水平。訴訟止血、財務造血,兩條戰線缺一不可。只有把訴訟敞口鎖死、虧損速度降下來,永和智控才能避免在雙重夾擊下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