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啓動的經濟意涵

圖爲雅魯藏布江。圖/新華社

全球規模最大、投資額最高的水電開發模式: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下工程,又名爲墨脫水電站)7月19日正式舉行開工儀式,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親赴現場,上一回獲得如此高規格待遇的基建工程,還得回溯到2009年底的港珠澳大橋開工。

雅下水電工程的構想可追溯至2009年,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雅下水電開發等重大工程。2024年底大陸政府覈准後,今年3月發改委將該工程列入年度計劃。

撇開國際地緣政治及環保因素不論,位處高原地帶的雅下水電工程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工法,施工難度極高,總投資高達人民幣(下同)1.2兆元,相當於五座三峽大壩、十條港珠澳大橋,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的超級工程,直間接拉動的經濟與產業鏈效益可觀。

大陸GDP組成中,消費、投資和淨出口是三大主要部分,這些年儘管消費對GDP增長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上半年貢獻率達68.8%),但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仍有段距離,尤其近年兩大消費主力:房市、車市,前者崩盤,後者「內卷」,拖累消費復甦腳步。

2025年爲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收官年,2026-2030年的「十五五」即將啓動。消費短期內難以提振下,傳統的基建投資勢必要撐住經濟大局。但房地產投資低迷、傳統基建(鐵公路、港口、機場等)趨緩,如今熱衷投入的,是包含雅下水電工程在內的水網建設、運河疏通等重大水利工程。

早於2023年5月,大陸即發佈「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建構系統完備、綠色智慧的國家水網,並在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時間上橫跨「十五五」、「十六五」期間。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估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千億元,可帶動GDP成長0.15個百分點。

重大水利工程成爲推動基建的要角,資金也向該領域傾斜。2022年,大陸水利建設投資首次突破人民幣(下同)兆元大關至1.09兆元,年飆升43.8%,2024年更增長至1.35兆元。另外,大陸去年安排7,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用於1,465個「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建設,攸關防洪、供水、糧食與生態安全的水利基建,更是「兩重」政策支持的重點領域。

與此同時,大陸各地運河工程正加速推進,浙江的「航運浙江」、江蘇的「水運江蘇」,河南的「中原出海新通道」,以及湖南的「湘桂運河規劃」,運河成爲地方上的新發展焦點。據統計,大陸在建及規劃的內河水運項目總投資已超過1兆元。

另一方面,2020年9月大陸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雙碳)後,綠能減碳成爲重要的政治與經濟目標。雅下工程是實現「雙碳」的重大項目,據估算,該工程將帶來每年3,000億千瓦時的綠電,替代9,0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億噸,對2030年的「雙碳」目標具有關鍵作用。

但如同大陸30年前建設的三峽大壩,迄今仍存有廣泛爭議一樣,雅下水電工程更充滿高度地緣政治與生態環保衝突,能否真正實現規劃中的發展目標也難定論,但在大陸經濟與內需成長疲軟下,雅下水電工程被解讀爲新一輪基建託底的訊號,並被寄予厚望。

接下來,今年內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等,多個規模不遜於雅下工程的「國家水網」重大項目還將接力上馬,隨着政策風向的改變,大陸新一輪以水利建設爲主的大基建熱潮正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