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修正《統計法》以防川普干預統計在臺灣重演

川普竟因爲非農就業統計下修,揭穿了國王的新衣,就開除統計局長,我們在此也要提醒主政者,千萬不要學川普,一旦讓民衆知道主政者對統計下指導棋,那就是一場災難。圖/美聯社

不久前,美國勞工統計局發佈7月非農就業統計,並回溯修正,5、6月非農就業人數由原來月增14.4萬、14.7萬,下修至月增1.9萬、1.4萬,川普聞訊震怒,立即撤換勞工統計局局長麥肯塔佛(Erika McEntarfer)。

總體指標不論是就業、薪資、通膨率、工業生產、海關出口等指標,都會在一個月結束後不久就對外發布,由於追求時效,所公佈的只是初步統計,隨着資料更完整,會在三個月內加以調整,調整無非就是上修、下修,常看資料的人都瞭解這個流程,川普爲此而開除統計局長,可謂舉世奇聞。

這類回溯修正並非新鮮事,於先進國家行之有年,鮮有主政者敢幹預,因爲他們害怕一旦干預了,事後東窗事發,將賠上自己國家的統計公信力,後患無窮,川普此舉,對美國傷害甚大。

老實講,各國政府統計部門都是相對弱勢的單位,爲免政治干預,聯合國統計委員會(UNSC)於1994年通過「政府統計基本準則」,要求主政者不得干預,從統計的編制、發佈的程序都詳予規範,不料,川普竟因爲非農就業統計下修,揭穿了國王的新衣,就開除統計局長,勞工統計局不只是發佈非農就業、失業率而已,通膨率、生產力也是由其編制,如此開除一位統計局長,寒蟬效應也將擴散到發佈貿易統計的普查局、編制GDP的經濟分析局,美國政府的統計公信力將爲之重創。

我國統計的最高機關是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預算是主計總處兩大業務,近年統計發佈已漸上軌道,統計發佈須事前預告,如遇變更也會公告周知,以讓統計從編算到發佈更加透明,此外,昔日數據不理想就不予公佈、停止編制的情況也有所改善,政府統計紀律已有一些進步。

川普開除勞工統計局長,已是舉世皆知,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我們在此也要提醒主政者,千萬不要學川普,萬萬不可以看到數據難看就干預統計部門,技術性的指示不行,暗示也不行,一旦讓民衆知道主政者對統計下指導棋,那就是一場災難。再者,政府統計如同體檢表,是用來改善施政,而非拿來吹牛的,當數字被幹預而扭曲,施政難以對症下藥,豈不天下大亂?

歷史學家黃仁宇對於明、清兩朝的統計未能準確反映實況,以致誤判情勢,錯失改革機會曾感嘆:「傳統官僚主義的作風,真理總是由上至下,統計數字反映着上級的要求與願望。而要使國家在數目字上管理,先就要提出真實的數字。」這一席話於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何謂「真實的數字」,統計部門必須深思。

我們過去總是相信美國的統計紀律,所謂「真理由上至下,統計數字反映上級要求與願望」這樣的事,絕不可能發生在這個文明的大國,但川普這次讓我們大開眼界。由此觀之,想聽好聽的話,想看好看的數字,舉世皆然,也沒有古今之別,爲防止川普的事件在臺灣重演,最好的方法還是修正《統計法》,授予統計部門完整的獨立性,以打消政治人物干預的念頭。

我們的《統計法》於2018年曾經修正過一次,雖然明確了統計部門的職責,也在第一條開宗明義要確保統計獨立性,然而綜觀全文多着墨於強化行政資料處理功能、優化調查環境、加強個資保護等等,有關聯合國「政府統計基本準則」所強調的統計獨立性則尚未完整入法,如何把統計獨立性的理念及原則寫入《統計法》實爲當務之急,至盼朝野協力修法,以捍衛政府統計公信力,惟其如此,類似川普干預統計的事纔不致於在臺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