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鑫上任首日與工商團體交流 「三月爲期」檢視KPI
該交流會議邀請的七大工商團體,包含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中小企總、電電公會、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以及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龔明鑫會後表示,對於公協會提出的各項意見,將建立績效追蹤機制(KPI),三個月後再召開會議與公協會共同檢討推動進度,與產業公協會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他進一步指出,對外協調的部分由他來負責,而部裡可以作主的部分則要經濟部同仁努力達成;對外包括關稅、碳費、最低工資等,都牽涉到跨部會,希望能儘量適度表達產業界心聲。
其中,9月即將舉行的最低工資審議,龔明鑫指出,今年產業的實際狀況並不像整體經濟成長率和總體經濟這麼好,而是高科技產業表現好,但中小微企業與傳產受到很大的影響,可能過去的公式在今年不是那麼適當,經濟部會努力爭取。
電電公會理事長劉揚偉表示,在會中對經濟不提出兩個建議,包括短期的透過政策鼓勵大企業或下游企業儘量使用國產零組件、設備與工具機;以及長期方面,帶廠商到相關國家推行科學園區,開發當地市場。
商總則建議,協助廠商在國外打團體戰,例如贊助業者參加有助於臺灣產業外銷的會展、提供相關資訊給各產業公會,以及在國際會展成立臺灣館,讓臺灣產業可以直接透過臺灣館向全世界佈局。
其他討論議題包括提供產業穩定的電價與匯率、碳費緩徵減輕產業負擔、反映中小企業對最低工資調漲的困境、強化對產業的金融支援、爭取鬆綁勞動法規優化外國人力引進、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的法規與環境等。
龔明鑫迴應,關於採購國產材料及設備方面,「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中有編列50億元產業汰舊換新預算支持,透過政策弭平臺灣中上游材料及設備價格偏高的部分。至於海外科學園區,亦與政府想法不謀而合,可與公協會合作,成立跨單位、跨部會的專案小組來推動。另外,會展方面,亦有編列預算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