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第一波襲擊 要耗5百枚飛彈、千枚火箭 才能癱瘓我空軍基地、雷達站
東風-100(或稱長劍- 100)巡航導彈曾在2019年大閱兵時裝載於發射內亮相。(圖/新華社)
臺灣智庫今日舉辦「中國解放軍火箭軍及海空軍對臺威脅與因應研討會」,會中針對中國若是對臺發起飛彈攻擊,第一波需要耗費多少飛彈及火箭,負責主講的臺灣智庫諮詢委員高志榮表示,若中國要針對11處空軍基地進行打擊,至少要500枚飛彈、1080枚火箭彈,纔可能癱瘓基地,讓戰機無法起飛反擊。
高志榮提出公開資訊表示,中國火箭軍對臺作戰的基地,包含1000枚短程彈道飛彈、中程及長程彈道飛彈各400枚,還有400枚陸射巡弋飛彈。
高志榮分析,火箭軍對我機場攻擊能力,初估每旅有36輛發射車和36輛飛彈運輸車,共計108枚飛彈,亦即一次能齊射36枚,可進行三輪射擊。以6個旅合計有648枚爲例,一次能夠齊射216枚(36x6)短程彈道飛彈,10分鐘內飛彈即可攻擊臺灣,這些飛彈的特性是速度快、攔截難度高,故火箭軍以短程彈道飛彈攻臺,可快速取得戰果。
他也解釋,若對我國雷達站發動襲擊,至少要在2小時內發射288枚彈道飛彈。外島部分則可能運用遠程火箭進行打擊。
高志榮估算,若要對臺飛彈襲擊,第一波恐要耗費800多枚彈道飛彈,牽涉中國部隊的庫存能力,而且如果我方雄二E巡弋飛彈等反制武器,對中國的飛彈部隊進行反制,大陸耗損恐不止於此,而且還要牽涉到庫房存量。若第一波攻擊效果不彰,解放軍必須在半小時內發動下一波攻擊。
他也表示,火箭軍長劍-10及長劍-100 (提升型)兩個巡弋飛彈旅,加起來約有400枚,判同時間可發射150枚飛彈,在次音速飛行下,所需對臺作戰飛航時間超過20分鐘。
由此可見,火箭軍在解放軍攻臺行動中所居關鍵位置,數波短程彈道飛彈攻擊若能獲得預期效果,當能加快戰爭節奏,成功機率便大爲提高。
反之,若解放軍各式短程彈道飛彈攻擊效果不佳,其後續作戰行動就會陷入停頓,試想在我飛彈及戰機仍保有戰力的情況下,解放軍對臺遂行兩棲或三棲進犯,無疑是自掘墳墓。
因此他建議,我國對於防空飛彈的建構應加速步伐,除了支持中科院持續研發雄升(增程型雄二E地對地巡弋飛彈)及天弓等各式飛彈之外,也應循軍購持續提升現有愛二及愛三系統,並持續爭取獲得愛國者最新型飛彈,強化我國整體防空戰力及我源頭打擊能力,粉碎火箭軍欲以短程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遂行飽和攻擊,迫我就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