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殲-20首次靜態展示畫面曝光 專家:進入「裝備一代」
殲-20在長春航展上首次進行靜態展示,剛完成飛行的飛行員,也在戰機停靠展示區後,短暫留在現場供民衆拍攝。記者陳政錄/攝影
月初剛舉辦九三閱兵後,共軍近日又在吉林長春舉辦空軍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簡稱長春航展)「秀肌肉」,第五代匿蹤戰鬥機殲-20首次進行靜態展示,供民衆近距離打卡拍照。前海軍艦長、軍事評論員呂禮詩分析稱,這顯示殲-20在共軍已進入裝備一代且速度加快,比殲-20更新型的也開始進入下一階段,並可能有新的探索、預研一代戰機出現。
呂禮詩在月初赴陸參觀九三閱兵後,今也赴長春航展瞭解共軍空軍最新裝備動態。他受訪時說,就武器裝備來講,共軍追求的是「探索一代、預研一代、量產一代、裝備一代」,而民衆一般可輕易見到的是「裝備一代」。
因此,他認爲,此次航展顯示殲-20在共軍已進入裝備一代且速度加快,比殲-20更新型的也開始進入下一階段,並可能有新的探索、預研一代戰機出現。他並指,這次展出的是殲-20單座基礎型,九三閱兵時也看到雙座型亮相,或許代表雙座型也已進入「量產一代」階段正交付部隊。
由於殲-20一般用於和美軍F-22和F-35對比。呂禮詩進一步表示,當前空戰開始進入「視距外」作戰,即還未看到對方,就已經被擊落,因此,上述戰機將多搭配所謂的「忠誠僚機」來協同作戰。
他說,美方因戰機的單座設計,忠誠僚機多是透過單座飛行員用平板或其他遠端方式操控,但有「分神」的風險或其他因素;而共軍殲-20看起來在設計時就已考慮進去,雙座款可在忠誠僚機發展到一定地步時由後座直接導控。
另就此次長春航展展示重點,呂禮詩補充,相較九三閱兵或近年珠海航展,此次共軍在動態展示中,運-20做出小轉彎和迅速爬升等戰術動作,體現其靈活動,其他殲-16、殲-20戰機也有戰術動作展示包括對衝,和殲-20和空警-500A編隊飛行等,展示更多戰術性能。
呂禮詩也提到,此次航展除了一些中小型無人機展示,他還看到共軍將退役或汰換的殲-6,拆除座椅後裝上無人導控設備,投彈、油箱等則未拆出,對臺灣而言,這種做法的另一層意義是,有別於一般認爲臺海間無人機攻擊,共軍可能以翼龍、彩虹等偵查打擊無人機爲主,若未來更多殲系列舊款戰鬥機被改裝成無人機投入戰場,將加大我軍防空壓力,「這是俄烏戰場看不到的,因爲俄羅斯、烏克蘭都缺飛機」。
他說,例如在消耗我方一定量的防空飛彈後,共軍出動殲-20、殲-35,我軍應如何應處?這需要仔細思考。
此次長春航展9月19日至23日在長春航空國際博覽城舉行,每天上、下午都有飛行表演,有運-20、殲-16、殲-20、空警-500A、殲-10、殲-11等機型和表演隊參演,並設有現役、退役戰機與防空裝備靜態展示,和跳傘體驗,以及南天門計劃現階段展示、無人智慧設備展示、航空科技展示等。據官方數據,每天有約23萬人次入場。
殲-20作爲共軍常與美軍F-35對比的重要第五代戰鬥機,最早於2016年11月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太空博覽會上首度公開,進行雙機飛行展示。如今, 殲-20進入靜態展示階段,在此次長春航展於現役裝備區,和其他軍機一起供民衆拍照合影。
前海軍艦長、軍事評論員呂禮詩分析稱,靜態展示,顯示殲-20在共軍已進入裝備一代。記者陳政錄/攝影
共軍殲-20第五代匿蹤戰鬥機在長春航展上首次進行靜態展示,此次展示的爲單座基礎款。記者陳政錄/攝影
共軍殲-20戰鬥機2025年9月20日在長春航展上進行動態飛行展示。記者陳政錄/攝影
2025年的共軍空軍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每天吸引超過20萬人次入場。圖爲共軍展示的殲-10C戰鬥機,現場並擺滿該款戰鬥機可搭載的導彈武器。記者陳政錄/攝影
2025年9月20日,空警-500A(中)和殲-20四機編隊在長春航展期間進行動態飛行展示。記者陳政錄/攝影
長春航展期間,共軍進行運-20爲兩架殲-16空中加油的飛行展示,期間還有各類戰機的飛行姿態展示。記者陳政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