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正在疏遠臺灣? 專家點2大原因慘了
美國共和黨長期以來被視爲在對臺政策上較爲積極的一方,經常藉「臺灣牌」彰顯其在外交議題上優於民主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共和黨長期以來被視爲在對臺政策上較爲積極的一方,經常藉「臺灣牌」彰顯其在外交議題上優於民主黨。然而,近期在臺灣議題上的低調反應,正顯示該黨在兩岸政策上出現轉變。外界分析,共和黨疏遠臺灣的背後,有兩大主要原因。
先前《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阻止賴清德過境,目的爲避免與接下來的中美會談帶來爭端。多位民主黨人聯名致函給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表達關切,信中指出:阻止賴清德過境是對長期慣例的明顯背離,「對北京釋出一個危險訊號,顯示我們可能願意在攸關國家戰略利益的議題上作出讓步」。
不過,在接受《南華早報》詢問時,該委員會共和黨發言人並未明確迴應是否支持賴清德過境,只表示:「臺灣民選領導人的過境,長期以來都是拓展雙邊關係的重要管道,本委員會致力於進一步強化美臺夥伴關係。」這與先前共和黨力挺臺灣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一篇文章分析指出兩大原因,其一確實與其他外媒所提到的相同——川普及多數共和黨人爲避免激怒北京,以便推進中美貿易談判、減緩貿易緊張,並爭取中國大陸在俄烏戰爭和平進程中的中立甚至默默協助。第二輪中美貿易戰對共和黨票倉,特別是依賴農業與製造業的州份衝擊尤重,使共和黨人擔心本州經濟遭受更多損失,選擇在臺灣議題上保持克制。
第二個原因是新右派在共和黨內影響力上升,奉行「美國優先」與不干涉主義,主張避免與中國大陸直接對抗,尤其在臺灣問題上。他們認爲民進黨並非天然政治盟友,且深度介入臺海局勢既違背理念,又缺乏實質政治收益,因此傾向淡化臺灣牌。
分析指出,共和黨在選舉季可能因民主黨加大對臺聲量而重新打出臺灣牌,但只要川普仍專注於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協議與烏克蘭和平突破,共和黨就不會在臺灣問題上冒險挑釁北京。若此策略奏效,新右派的不干涉主義立場可能在川普任內進一步鞏固,並延續至未來的共和黨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