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 前三季獲利唱高調

兆豐銀以累計稅後純益234億元,穩居公股銀行龍頭。圖/本報資料照片

公股銀自結稅後純益

四家上市公股金控旗下銀行的兆豐、第一、華南、合庫銀行,及兩家上市公股銀行的彰化、臺灣企銀前三季自結獲利出爐,兆豐銀以累計稅後純益234億元,穩居公股龍頭,一銀也突破200億元大關,與歷年同期相比,兆豐銀爲歷年次高,其他五家均創歷年新高。

兆豐銀前三季稅後純益居六公股銀之冠。兆豐銀指出,獲利較去年同期略減6.7%,主要因財務操作受股票基金收益減少,及美國聯準會(Fed)降息使SWAP(換匯交易)收益縮減影響;另外,去年1月有一次性手續費收入挹注,今年則無,也導致手續費淨收益較去年減少。

一銀前三季稅後純益205.51億元,爲歷年同期首度突破200億元、年增5.7%,主要受惠三大核心業務淨利收、淨手收及金融商品收益成長,一銀今年獲利可望達成連五年創新高紀錄;華銀前三季獲利185.56億元,年增幅達雙位數,歸功於核心利差收益穩定及手收成長;合庫銀前三季獲利160.45億元,雖因去年1月高鐵聯貸案補償金一次性收益挹注手收墊高基期,累計獲利仍年增3.12%,主要受惠利息淨收益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彰銀前三季稅後純益141.5億元、年增達25.8%,在六家公股銀中表現最亮眼,主要受惠於海外獲利動能強勁;臺企銀前三季獲利97.85億元、年增幅10.5%,也是雙位數成長佳績。

整體而言,公股銀今年獲利動能持續,公股銀主管表示,隨美國聯準會啓動降息,利差收窄使SWAP收益縮減,新臺幣升值對以出口爲主的產業造成壓力,且俄烏、中東地區等地緣政治衝突未解,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引發貿易摩擦,衝擊全球經濟成長及通膨發展,增添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種種因素將對第四季及全年獲利造成壓力。

力拚全年獲利維持成長,公股銀第四季營運策略調整腳步,財務操作將縮短債券存續期間,及調整股票投資策略以長期持有爲主,核心業務聚焦擴大財富管理手收與資金成本控管,如改善存放款結構、強化放款業務動能等,以減少資本市場波動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