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巨星李小龍猝死之謎!過度健身+吃大量流質食物「發生這悲劇」

李小龍在1972年電影「精武門」中的劇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73年7月20日,華裔武打巨星李小龍猝死於香港,享年32歲。由於他是知名人物,加上死亡的地點又是在情婦的牀上,有鑑於此,他的死因多年來猜測頗多,衆說紛紜,從藥物過敏、暗殺、吸毒、中暑,甚至是縱慾過度等等,精彩程度絕不亞於他的電影。

根據當時香港政府的說法,李小龍的遺體經過解剖後發現,胃中殘留有大麻、阿斯匹靈以及一種止痛藥Equagesic,加上腦部呈現水腫現象,官方定調他的死因爲Equagesic過敏造成。不要說普羅大衆不相信,連學者也覺得荒唐,他們指出李小龍並非第一次服用這種藥物,況且他死前抱怨的是頭痛,吃過藥之後去牀上休息就沒有再醒過來,完全不是這種止痛劑典型的中毒現象。

另外一個有名的推論來自李小龍的傳記作者馬修.波利(Mattthew Polly),他在2018年出版的《李小龍傳》裡說到,李小龍應該是中暑而亡。理由是根據當時的天氣記錄,那天香港的氣溫非常悶熱,不過這種說法當然也被專家狠狠地打臉,

因爲中暑的患者通常是體溫調節中樞失效,在死亡之前會呈現不穩定的生命徵象,相信大家都知道臺灣某位洪姓軍官因被不合理體罰導致中暑身亡的事件,媒體上對於他被送醫前,身體狀況的種種描述與不適,和李小龍只是頭痛喝了點水去睡覺截然不同,波利只是以他在過世前接受了腋窩汗腺切除手術來推斷,這樣的證據實在太薄弱。

2022年西班牙腎臟科專家普里西拉. 維拉爾瓦佐(Priscilla Villalvazo)率領的醫療團隊也加入了李小龍死因的論證,他將推論投稿於《臨牀腎臟雜誌》(Clinical Kidney Journal),這本雜誌期刊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高達5.86分,在學術界並非等閒之輩,自然值得我們看看裡頭說了些什麼。

維拉爾瓦佐大膽提出了一個假設,他認爲李小龍的腦水腫是低血鈉症(Hyponatremia)所造成。波利在文中提到,根據查證之前的病歷顯示,在李小龍過世前的2個月,他在爲電影配音時出現恍神、迷失方向、走路搖晃,最後身體開始抽搐等現象,於是被緊急送至浸信會醫院,診斷出腦水腫,並以甘露醇治療。

另外一個猜測是來自李小龍的元配琳達的說法。她說李小龍爲了保持身材,經常攝入過多的流體食物,如胡蘿蔔汁和蘋果汁等,幾乎很少吃固體食物,所以在他過世前2個月體重下降的非常厲害,這也是人們經常提到他的體脂很低的原因。

維拉爾瓦佐認爲的其他重要成因還有長時間過度鍛鍊身體,造成體內調節鈉的荷爾蒙失衡,這情況常常發生在馬拉松跑者或是過度使用肌耐力的運動員身上,當這種狀況產生時,再加上止痛藥的使用,無疑會加劇低血鈉症狀。

《怪奇醫學研究所2:吃土有益、糞便能入藥、性高潮可以治鼻塞……72個真實發生的怪奇事件》。圖/時報出版提供

有鑑於此,維拉爾瓦佐纔會假設李小龍的死是出於一種特定形式的腎功能障礙,因無法排出足夠的水分以維持體內電解質的穩定,加上過度的飲水與尿液中的水分排泄不匹配進而導致低血鈉症,最後引發腦水腫身亡。文獻上記載,這樣的病患通常在幾小時內就會死亡。

我只能說影劇名人的死如果沒有好好做說明,永遠都是羅生門,是另一場戲幕的開始,不用那麼認真。

(本文摘錄自《怪奇醫學研究所2:吃土有益、糞便能入藥、性高潮可以治鼻塞……72個真實發生的怪奇事件》,時報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