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騎車「屁股痛」以爲長痔瘡 竟已是直腸癌三期
▲工程師騎車「屁股痛」竟已是直腸癌三期。(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52歲的工程師邱先生,長期工作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且有抽菸習慣,時常在騎車「感覺屁股腫痛」但不以爲意,以爲只是痔瘡發作,直到2023年11月因副睾丸炎及肛門廔管開刀,意外檢查發現惡性「直腸癌」第三期。
邱先生意外發現直腸癌後,癌細胞已經影響直腸周圍組織、精囊、尾骨、坐骨直腸窩與會陰,曾在外院清創加造口,隨後接受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但腫瘤未減反增且每天流出膿水,進一步到新光醫院就醫。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季匡華主任表示,安排熱治療並結合外院的化療、放療,腫瘤開始縮小並獲得控制,不過2025年6月直腸癌再度復發。
季匡華說,由於原發腫瘤經過放療、化療後再復發將非常棘手,因爲不能再開刀,化療已經有抗藥性,放療也很難再給足夠高的放射劑量,針對邱先生的狀況採用「創新協同聯合療法」,包括局部腫瘤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與高精度放療、熱療來激發免疫反應。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季匡華主任和患者邱先生。(圖/記者趙於婷攝)
季匡華提到,經評估進行聯合療法後,順利把原本不太可能有效的放療、免疫治療等效果提升,避免一旦再復發造成兵敗如山倒的連鎖反應,也順利引起「原位疫苗」效應的「全身性免疫」效果,治療後症狀幾乎消失,二種腫瘤指數下降,正子檢查明顯進步。
季匡華解釋,原位疫苗效應主要爲激活局部免疫細胞,如樹突細胞、T細胞等,激發人體免疫細胞活化、辨識出腫瘤抗原且召喚更多免疫細胞來攻擊腫瘤,就好像把腫瘤當作疫苗的製造工廠般,引發全身性免疫,對腫瘤產生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