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3不!花蓮試辦智慧廁所 遠端監控人流、異味及時加強管理
▲花蓮環保局公廁清掃學習推廣活動,邀請環境教育大使擔任講師,分享公廁清潔技巧、衛生紙及面紙溶水實驗。(圖/花蓮縣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 /花蓮報導
爲了維持公廁的基本「不髒、不溼、不臭」三不原則,花蓮縣政府爭取中央資源,近三年內補助修繕老舊公廁共計85座次,並更新硬體設施。目前共列管801座公廁,其中優質級公廁就有799座,佔全縣列管公廁的99.75%。對於唯一爲優等級之光復鄉公有市場,也已成功爭取環管署114年的補助以進行修繕,進一步營造優質的環保生活環境。
縣長徐榛蔚表示,未來縣政府將持續推廣優質如廁文化,希望所有民衆都能以「公廁如家廁」的觀念,養成正確的如廁習慣,共同維護本縣舒適、整潔、優質、友善的公廁環境。
近年來,花蓮縣政府積極響應聯合國「世界廁所日」以及環境部推動的「優質公廁」相關政策,致力於提升公廁的使用環境。爲符合永續發展目標6「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讓每一個人都享有合適且平等的衛生設備,並杜絕露天大小便行爲,特別注意婦女、女童及弱勢族羣的需求,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提升本縣公廁使用品質與美觀,針對公廁管理現況、輔導公廁修繕、公廁認養與試辦智慧廁間等重點工作加強管理。
花蓮縣也試辦以物聯網科技打造智慧廁間,設置人流及異味感測器。目前於環保局一樓、東大門夜市、原住民一條街、七星潭及花蓮火車站三樓等人潮衆多之地點,藉由遠端即時監控、及時處理,達到節省人力成本、防護廁間安全、提升舒適度及維運管理的便利性,紀錄追蹤人流量及異味數據變化,以找出人力配置及清潔打掃的最適當頻率。
環保局每年透過舉辦公廁清掃學習推廣活動,邀請環境教育大使擔任講師,專業分享公廁清潔技巧、衛生紙及面紙溶水實驗、經驗分享及討論,改變民衆對公廁髒亂的刻板印象。爲了落實社區環境整潔,徐榛蔚也呼籲大家共同參與環境維護,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公廁的清潔效率,還播下如廁教育的種子,增進民衆對如廁禮儀的認知,培養新的如廁習慣,珍惜公廁資源,形塑優質的如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