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理解自己與他人 達成有效溝通 請多認識、照顧你的「情緒」

更好理解自己與他人 達成有效溝通 請多認識、照顧你的「情緒」。(示意圖/AI生成)

文.蔡武穆

舉例來說,跟朋友約好一起小酌,結果被放鴿子,你的心情非常低落,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當下你察覺着一個情緒,於是停下來問問自己,你要自己去喝,還是找其他人一起去喝,就是自我照顧的歷程,「看見狀態─探索需求─找到相對應的方式」。

若是察覺之後,情緒如火山爆發無法控制,這時可以用移轉的方式,如跟別人吵架,情緒正在上頭,可以先離開現場,轉換一個空間,屬於「物理性的移轉」,也可以用「內在情緒的移轉」,找好閨蜜聊聊、想想明天要旅遊等開心的事。

情緒來時不要評價 抒寫日記有助記憶更新

「情緒是一種能量,需要的不是全有或全無」,一個情緒智慧高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他相信可以調整、控制情緒。要去跟大客戶見面,心裡非常緊張,這時他開始做深呼吸,讓大火變小火,帶着小火慢慢燃燒,就不會讓情緒左右,破壞表現力。

陳莉婷坦言,自己也是一個情緒豐沛的人,不可能每天都很開心,「但我不害怕情緒,因爲我知道它從何來,該往哪裡去,不會導致失控」。

傳統教育告訴我們,不要亂髮脾氣,這樣會傷害別人,心理師則認爲,我們不可能沒有情緒,重點是我們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抒發情緒。

想要生氣、想要罵人,又怕傷害到別人,可以把情緒轉移到可以承受情緒的地方,對大自然咆嘯、對着AI罵,或是找心理師宣泄,選擇沒有傷害性的對象作爲情緒的出口。

接下來試着整理情緒,較適切的方式是寫日記,情緒來時不要評價,讓情緒停留幾分鐘,問問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有什麼想法。

「寫下來有助記憶更新,追溯一個星期的情緒變化,可能你愛生氣,寫了幾天之後,發現生氣的背後隱藏的是恐懼、害怕,如果只是停留在生氣,可能找不到恐懼背後真實的根源」。

焦點從「你」轉換爲「我」

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陳莉婷說,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衝突,「我們都急着講別人,你很煩、你很糟,對方就會感覺有攻擊性,產生對立面」。

社會化的過程,我們大部分都在看別人,看環境需要什麼,現在我們要把焦點從「你」轉換爲「我」,用「我」來開場,述說自己的心情和感覺:「我覺得很委屈、我覺得被誤解、我感覺很難過,我的感覺是這樣,你是怎麼想的?」敞開心房,讓對方進到自己的場域。

陳莉婷說,表達自我也需要信心和勇氣,剛開始不自在,可以先傳訊息文字,等到習慣了再用口語面對面表達,大量去說「我希望、我感覺、我期望」。

很多人有迷思,「我沒說,他應該要懂啊!」其實,在關係中,冰山以上是你體現出來的樣子,冰山以下別人怎麼會知道,你得潛到冰山以下把自己挖出來,展示給別人看,別人纔會懂。

另外,別人的情緒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尤其在親密關係中,陳莉婷強調,自己纔是情緒的主人。

換位思考 多留意非語言訊息

廣告詞「阿嬤覺得你餓」,這句話是不成立的,阿嬤又不是你的感覺系統,怎麼會感覺到你餓?情緒是個人的事,我們可以給予支持,透過陪伴、傾聽、對話,幫助對方緩解情緒,而不是「替對方情緒」,不然涉入太多,自己也會陷入情緒泥淖。

更深層次,如何在溝通中聽出弦外之音,陳莉婷說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簡單來說,要有同理心,要能想像你就是他,把自己放在他的情境中思考他難過的點是什麼,可以多留意非語言訊息,例如,對方說我沒事,但眼光泛淚,這時要相信非語言訊息,換位思考,探索他冰山以下的事。

※理財週刊130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鴻海全領域展開 臺股新高召喚

◎發行人語>太空港兆元商機

◎新聞熱線>水里鄉也搭得到!幸福GO免費試營運中 偏鄉交通大升級

◎新聞熱線>桃園中正路地標新星! 捷運利多加持,G9站雙核心生活圈無縫串聯

◎新聞熱線>北越經濟起飛在即 宏福進軍房產

◎理善大家來>在SUNDAY裡 我們看見他們的名字

◎理財我最大>更好理解自己與他人 達成有效溝通 請多認識、照顧你的「情緒」◎飆股鑫天地>航太軍工商機+美國製造 營運成長動能強

◎解碼房市>身分證上的數字 有一天 竟讓你租不到房!

◎封面故事>鴻海率臺股攻25000 下半年領域展開

◎許博解法說>靠併購發展電子銅箔與車用 鼎炫-KY雙事業、雙引擎營收成長

◎財經趨勢透視鏡>關稅議題消弭 股市萬里無雲?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1301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週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