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奮鬥者前行的力量 中信百信銀行的普惠溫度與速度
對於曾經的銀行業而言,“二八定律”是不少商業銀行經營所遵循的基本邏輯;由此導致廣大長尾客羣金融服務在過去曾有所“缺位”。伴隨數字時代的到來,以金融科技滿足更廣泛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已成爲可能。2017年,中信百信銀行在數字化浪潮中應運而生,依託自身金融科技優勢,堅守數字銀行試點初心,深耕普惠市場,已爲超1億用戶提供簡單、便捷、可信賴的數字金融服務。
數字化賦能更便捷
在北京做二手車經銷生意多年的王偉,回想起前年第一次在中信百信銀行申請貸款的經歷,仍感覺“不可思議”。當時,他僅通過線上申請渠道填寫相關信息,點擊“我要申請”,上傳資料憑證後,就收到了初步的貸款額度評估,在兩三天內就拿到在中信百信銀行的第一筆用於公司資金週轉的貸款。
二手車的經銷,是典型的“重資產”生意。作爲經銷商,要“天南海北”四處尋找靠譜的二手車源,在全款買下後再去售賣。這一模式下,許多經銷商往往有着不小的資金壓力,且由於二手車屬於非標產品,定價並無成例,傳統銀行和融資公司對其評估都比較嚴格,導致二手車商普遍也面臨“融資難”的困境。彼時,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人人嘉誠負責人王偉正準備發力擴展二手車行的業務,而資金緊張問題,成爲他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兒。
王偉表示,偶然接觸到百信的貸款產品,沒想到這次申請過程之快超出了他的預料。“很方便,節省了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方便”的特點是他選擇該行貸款產品最爲關鍵的原因。
“我們線上服務就是秒級的,用戶填完資料申請,我們後臺就基於大數據和智能風控的相關模型和算法,快速給出額度。”中信百信銀行產業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背後是該行在數字銀行的“基座”下對於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並在此基礎上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通過聚焦二手車經銷商客羣痛點,中信百信銀行廣泛地調研,並針對這一垂類場景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助力解決其長期面臨的融資難題。
縱覽中信百信銀行所服務的客羣,有太多同王偉一樣,是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中往往難以觸達的客羣,曾經,在傳統的銀行經營邏輯中,服務這些存在於細分市場、普惠市場中規模龐大的小微客羣往往意味着高成本、低收益與未知的風險壓力,這些羣體也常常處於傳統金融服務邊緣地帶,諸多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對於不設物理網點,依託金融科技,線上展業的數字銀行而言,服務創業者和小微企業主,彌補傳統服務模式的不足,本就是其使命所在。
據瞭解,作爲一家AI驅動的數字普惠銀行,“金融+互聯網”是中信百信銀行與生俱來的基因。聚焦普惠客羣金融服務需求的難點堵點,通過大數據、大模型、算法等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以嵌入場景的模式實現更精準的客戶需求洞察,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信息“壁壘”和時空限制,從而降低金融服務的高門檻,提升可得性和獲得感,讓普惠金融的陽光照射到社會的更多角落。
於無聲處潤百業
“速度最快、服務最好”談及對中信百信銀行的印象,北京易享科技公司總經理馬鵬這樣說道,企業在選擇銀行產品時,考慮的無非是成本價格、時效性以及後續跟進服務的便利性。而在成本、流程耗時都一樣的情況下,那肯定選擇更便利的。馬鵬透露,從申請、審覈到放款,中信百信銀行整個貸款流程都是在線上操作的,很簡單、高效,不到3個工作日就解決了我們當時的資金難題。”
“純線上的服務操作一定要簡便,如果能用兩步完成的,我們一定不讓用戶用三步或四步去完成。”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從細微處做出改變,讓用戶享受到更簡單、更可得的金融服務。
在不斷優化服務,促進普惠金融增量擴面同時,中信百信銀行依託數字金融優勢,力求實現普惠金融“量價險”的有效平衡,努力爲最廣泛人羣帶來平等、安全、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服務。
該行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和大模型應用,大幅降低傳統經營模式中單一金融服務的成本,如人力成本、網點運營成本等,達到在價格上惠之於民的效果。另一方面依託大數據和智能風控等技術,不斷增強風控能力,基於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準確評估、精準畫像,真正爲普惠客羣“增信”,彌合金融機構同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鴻溝”。截至2024年末,中信百信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1.01億元,增幅45.43%。
正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細微處見功夫。”無論是客戶可感知的前端細節,還是客戶不可見的中後端“內功”,中信百信銀行堅持以技術創新優化金融產品,走出傳統經營模式的舒適區,向下紮根,向上生長,不斷探索數字銀行支撐下的新業務模式,以科技賦能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精準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奮力寫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資訊)
編輯: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