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白龍馬”開表彰大會,是一次全民性的價值教育

原標題:給“白龍馬”開表彰大會,是一次全民性的價值教育

近日,湖北省仙桃市一場特殊的表彰大會引發全網關注:三名見義勇爲者與一匹名爲“白龍”的白馬共同被授予“仙桃市見義勇爲先進羣體”稱號。這場嘉獎不僅突破了傳統表彰的邊界,更在輿論場中掀起了一場關於生命價值、社會文明與人性溫度的深度思考。

在漢江水溫僅6℃的寒冬,“白龍馬”馱着騎手依立拜衝入江心,與另兩名救人者合力完成生死救援。這一場景,被網友稱爲“現實版《西遊記》”——白龍馬救主的神話敘事,在當代社會以極具震撼力的方式重現。值得玩味的是,當仙桃市見義勇爲基金會將紅花戴在馬頭、以玉米草料作爲嘉獎時,這場看似“戲謔”的儀式,實則完成了一次價值啓蒙。

傳統觀念中,“見義勇爲”是專屬於人類的道德勳章,動物往往被視爲工具。但在此次事件中,“白龍馬”展現的不僅是畜力功能,更是主動性與擔當:它在嗆水風險中完成轉向,在體力透支後仍配合救援,甚至在救人後因受涼高燒至40℃。這種人與動物在危難中的默契共生,迫使社會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維度——善舉不應因物種差異而被區別對待,見義勇爲也並非人類的專利,每一個生命只要在關鍵時刻展現出爲拯救他者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都理應被看見、被尊重、被銘記。

面對這場特殊的表彰大會,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爲動物缺乏人類的認知能力,無法理解表彰所蘊含的意義,這樣的儀式是否流於形式?但若深入觀察,這場嘉獎的真正價值在於,其用極具傳播力的符號,完成了一次全民性的價值教育。“白龍馬”的故事提供了稀缺的情感載體:它的奮不顧身觸動了人性中對“純粹利他”的嚮往,它的病弱之軀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關愛與同情。網友對“白龍”病情的牽掛、對錶彰儀式的呼籲,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爲背後,實則是社會對良善價值的集體渴求與深情呼喚,是人們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對純粹、美好道德的執着追尋。

必須清醒認識到,表彰“白龍馬”的核心目的,是弘揚見義勇爲精神。在未來,我們要以此爲契機,全方位、深層次地加大對見義勇爲者的表彰力度。在物質層面,給予充足的獎勵,讓他們的生活不因見義勇爲的義舉而陷入困境,確保其付出得到應有的回饋;在精神層面,賦予崇高的榮譽,通過廣泛的宣傳和弘揚,讓相關事蹟成爲全社會敬仰和學習的典範。同時,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保障體系,構建起一張嚴密的保護網,讓每一位見義勇爲者在挺身而出時無後顧之憂,堅信自身行爲不僅會得到社會認可,更會受到法律的堅實保護。

表彰“白龍馬”這一事件,蘊含着深刻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價值。它不僅增強了人們對動物的關愛和保護意識,也讓我們對見義勇爲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希望以此作爲新的起點,讓見義勇爲精神深入人心,成爲全社會共同堅守的價值準則,激勵更多人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勇敢伸出援手,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用愛心構築一個更加溫暖的世界。(孔德淇)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