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芯討論與聯電合併 高盛提4大看點
若格芯與聯電真的合併,高盛提出四大看點包括:一、市場重疊導致綜效有限;二、競爭格局不變;三、地理位置分散帶來的潛在效益仍具不確定性;四、潛在合併可能引發監管審查。
營收綜效提升空間有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雙方皆專注於成熟製程。聯電與格芯均以22、28奈米制程與更成熟製程爲主,聚焦傳統晶圓代工業務。二、終端市場高度相似,此二家公司皆着重汽車、通訊、消費性電子與工業等應用領域。
以賽亞調研(ISAIAH Research)分析師劉佳欣指出,調查顯示,格芯內部確有初步討論,但聯電可能不願就合併展開討論,原因在於,聯電已與英特爾在美國展開合作,且雙方技術藍圖高度重疊,聯電缺乏接受該合併提案的誘因。
若聯電與格芯合併,對整體競爭版圖影響十分有限,具體原因是,聯電與格芯皆未參與先進製程晶圓代工業務,該領域持續由臺積電主導,先進製程市佔率超過80%;此外,合併後的新公司仍將面臨來自大陸同業激烈競爭與價格壓力。
再者,雙方潛在合併或可打造一個具地理分散化的企業,然高盛認爲,地理多元化未必能帶來營運綜效,尤其雙方既有客戶基礎、供應鏈已具足夠支撐。值得注意的是,聯電經營管理階層去年12月曾表示,暫無在美國投資計劃,專注與英特爾的合作專案,且美國生產成本偏高,可能進一步加重聯電的營運負擔。
最後,半導體與晶圓代工對臺灣經濟重要性非凡,聯電身爲晶圓代工二哥,潛在合併案將引發臺灣與美國雙邊政府更嚴格的監管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