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營貸利率分化!有銀行低至2.4%,有銀行卻逆勢提升
近日,個人經營貸利率備受關注。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當前貸款市場上的個人經營貸利率呈現出分化趨勢。一些銀行個人經營貸利率下探至3%以下,也有一些銀行的利率則較此前略有回升。
如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均推出了最低利率低於3%的個人經營貸產品。在貝殼財經記者調查中發現,不少銀行將有抵押的個人經營貸的最低利率定在了2.4%左右。但由於客戶資質存在差異,不同借款人申請下來的利率與額度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近期銀行已將個人經營貸利率向上浮動,個人經營貸風險上升、淨息差承壓等是銀行重點考量因素。
業內人士指出,不同銀行根據自身戰略、資金成本等的不同,制定差異化的個人經營貸業務策略是正常現象。而個人經營的貸款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業務之一,因此銀行鍼對個人經營貸的利率考量也更爲多元化。但過低的利率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銀行需要加強信貸的精細化管理,防範相關風險上升。
部分銀行個人經營貸利率低至2.4% 優質客戶普遍稀缺
“我行現在針對有抵押的個人經營貸款,利率最低能夠做到2.4%。”北京地區某股份制銀行一線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這需要借款人滿足有北京產權住房作爲抵押、旗下有公司且正常經營等條件。
華北地區某城商行工作人員也指出,該行對於優質的個人經營貸客戶,標價雖然也是2.4%,但如果是優質的科創等重點領域企業,該行還可以根據相關政策,爲企業申請更低的利率。
部分國有大行也加入了個人經營貸利率下降的隊伍中。交通銀行此前也推出了一款個人經營貸產品,最低年化利率2.2%;建設銀行的一款個人經營貸產品利率也可低至2.4%。另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一些銀行還與地方政府進行合作,通過招商引資的優惠貼息政策,最終的個人經營貸利率可進一步下探至2%以下。
此外,多家銀行手機銀行App顯示,個人經營貸利率也下探至3%以下。如江蘇銀行的經營貸利率普遍在2.8%左右。徽商銀行7月4日發佈的公告顯示,針對使用“e付掃碼付產品”的收單商戶,推出用於日常經營週轉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利率低至3%。
銀行個人經營貸款利率走低,多位銀行一線信貸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優質客戶難覓是通病。
“一些個人經營貸的客戶習慣了低利率,2.7%的利率都覺得高。”北京地區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近年來,優質的銀行個人經營貸客戶總體數量有所下降,但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力度不減,因此銀行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
風險上升等問題凸顯 部分銀行開始提高個人經營貸利率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並非所有銀行的個人經營貸利率都持續走低。部分銀行的個人經營貸款利率保持在3.5%以上,近期還將相關產品利率有所回調。
“我行對於個人經營貸款的利率水平達到了4.35%,即便是疊加優惠券最低也得有4%左右。”上海地區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個人經營貸並非該行個貸領域的發展重心,主要原因是擔憂個人經營貸的資產質量有所下降,相關業務的風險會有所上升。
另有北京地區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透露,近期其所在銀行也將上調個人經營貸款產品的利率,但目前具體調整的情況暫未最終確定下來。
近年來,個人經營貸的不良率持續攀升,多家銀行高管在2024年業績發佈會上均表示,個人經營貸新發生不良貸款同比增加,資產質量壓力目前仍然存在。
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上市銀行去年全年個人經營貸的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普遍“雙升”。
部分銀行個人經營貸款餘額保持了同比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但不良貸款餘額的增幅亦較高。如建設銀行2024年個人經營貸款餘額同比增加31.41%,但不良率也同比增加0.64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個人經營貸款餘額則同比增長20.39%,但其個人經營貸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加85.70%,不良率同比上升0.43個百分點。
多位銀行高管表示,個人類貸款不良率略有上升,主要受市場環境影響。2025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有效需求仍顯不足,銀行還將嚴控經營貸款等相關信貸品種的資產質量。
個人經營貸款價格已經“卷不動”?需防範“內卷式”競爭
“如果是前幾年,降低價格還能把客戶從同行手中‘撬’過來,但現在這樣做的難度越來越大。”有銀行一線信貸人員向貝殼財經記者透露,企業主當前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疊加房產等抵押物價值普遍下降,企業主替換僅僅低幾個點的貸款也並不划算,“卷價格”的做法已經失靈。
與消費信貸不同,另有銀行人士表示,個人經營貸客戶雖然歸屬於銀行的個貸業務,但其實質是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貸款品種。對於這些企業主來說,一旦在某一家銀行開設了賬戶,後續更換銀行的動力也相對較低。
在“卷價格”失靈的同時,銀行淨息差也正在持續承壓。貝殼財經記者初步統計,今年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銀行中,超四成銀行利息淨收入同比呈現負增長。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銀行這種“以量補價”的業務邏輯難以持續,需防範“內卷式”競爭。在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時,銀行如果不改變慣有的速度情結和規模情結,未來可能將面臨更加艱鉅的息差壓力和風險問題。
“個人經營貸款利率較低有利於小微企業發展,但利率過低也可能產生一些負面作用。”董希淼解釋,這可能導致一些企業主不顧實際盲目申請,從而加重個人和企業的債務負擔。 同時,個人經營貸也可能被套用、挪用,從而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理財市場等。
在他看來,金融機構應堅持“保本微利”的原則,提高自主定價能力,針對不同客羣來合理確定個人經營貸款的額度、利率、期限。 銀行應該持續挖掘客戶真實需求,更加精準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
此外,華東地區某城商行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銀行普遍在探索和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方式方法。如銀行的大數據運營可以更好地降低個人經營貸的運營成本;同時,銀行還會探索各種創新方式,如與一些供應鏈、行業協會合作的機制,進一步降低各類經營貸的利率。因此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銀行加大了對個人經營貸的支持力度仍是主旋律,並儘量爲客戶提供便捷、優惠的服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