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棋化合物強攻12吋 SiC 化工博士張忠傑逆風前行看到5亮點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董事長張忠傑與人資長賴雅玲及業務處長吳義章。 王鬱倫/攝影
格斯半導體是一家臺灣本土的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SiC)材料供應商,提供6及8吋晶錠、晶棒、晶圓及非規格品一條龍解決方案,董事長張忠傑看好SiC未來市場潛力,將朝大尺寸投資,年底12吋廠就將量產,特別是,他是材料博士,目前除格棋外,還創辦鋰電池廠格斯科技,兩公司2026年都有上市計劃。
張忠傑是淡江材料及逢甲大學化學博士,1978年次,不到50歲就連續創辦兩家科技公司,9年前投資成立電池工廠格斯科技,目前已在興櫃市場,3年前他又在臺裔美籍多特瑞大股東熊觀平及熊觀民支持下,投資成立格棋化合物半導體,熊家持股25%,張忠傑家族持股約20%,另有400位股東。
格棋已有逾120臺長晶爐 設備也積極自研及去中化
張忠傑是中部機械業二代,具備設備開發能力,故格棋專注6及8吋SiC晶錠晶棒及晶圓生產,目前一廠已有121臺長晶爐,年底將再擴張30~40臺,目前稼動率5~7成,二廠也已進研發、切磨拋光機臺中,並已有1臺長晶爐,正在試產認證中,預計年底量產,設備也積極自研及去中化。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董事長張忠傑。 王鬱倫/攝影
格棋能提供導電型、半絕緣型以及長晶用的金錠(seed)及晶棒,客戶可以自己長晶或拿晶棒去切割,也可以直接拿晶圓去磊晶,臺灣目前有不少業者是客戶,格棋現在月營收約3,000~5,000萬元左右,其中約20%是臺灣客戶,但年底前日本客戶訂單將超越臺廠,日韓訂單可能各半,臺客戶營收比降至10%。
但隨中國SiC產能過剩導致SiC價格崩跌,瑞薩退出SiC市場,Wolfspeed破產,臺積電(2330)傳淡出GaN,此時格棋跨入高資本密集及技術密集的第三類半導體產業,有哪些優勢?格斯主管表示,去全球化趨勢下,對北美客戶而言,「格棋」能提供不含非中產品,符合其政府補貼相關的政策。
格棋大筆投資 看到這五機會
格棋中壢一廠旁還有一萬坪土地將規劃爲旗艦總部,格棋累積投資在機器設備金額已經達20幾億元,工廠土地投資已經達13億元,大尺寸SiC意味難度更高,投資更大。格棋看到什麼機會?
業務處長吳義章表示,第一個是電動車市場,日本主要汽車大廠看好電動車市場在第三類半導體應用中的快速成長,預計到2030年,電動車市佔率將達75%,到2035年更高達80%以上,顯示碳化矽基板未來10年將有巨大需求。第二是客戶在意非中供應鏈,使臺灣業者受惠。
第三機會是碳化矽晶圓高導熱係數(K值可達400-500),能有效解決AI運算晶片產生的大量熱能,有望取代現有陶瓷或氧化鋁散熱載板,應用於AI運算散熱載板。
第四是用於AI伺服器電源散熱上。
第五是格棋自認是少數臺灣具備從碳化矽長晶、晶棒加工至晶圓出貨的垂直整合材料廠,過去兩年投入自有設備與製程開發,在原材料物性控管、籽晶沾黏精度、熱場參數設計與模組結構穩定性。能有效控制結晶缺陷密度與應力變異,晶圓導電穩定性與良率達一線水準。
格棋預計2026年目標將與2-3家主要客戶簽訂LTA(Long Term Agreement),包含日本和北美客戶,首批訂單預估金額達數千萬美元。公司目標在3年後達到年營收新臺幣50-60億元。第4季格棋會申請興櫃登錄,2026年轉上市,而電池廠格斯也預計2026年轉上市,張忠傑屆時將成兩上市櫃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