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搶抓農時分類開展田間管理 夏收、夏種、夏管正在有序推進

(原標題:各地搶抓農時分類開展田間管理 夏收、夏種、夏管正在有序推進)

央廣網北京6月2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三夏”生產一線,各地搶抓農時,綜合運用新技術新設備,以科技助力農業生產平穩高效。

眼下,新疆昌吉州167萬畝小麥迎來豐收季。在昌吉州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四阜莊村的麥田裡,大型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作業。

四阜莊村種植戶唐天佑:今年種的新冬53優質小麥,目前長勢非常好,產量估計(畝產)在600公斤以上。

昌吉州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柯曉濤介紹,當地今年大力推進大面積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全面推廣“一噴三防”、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等增產技術。

柯曉濤:今年優質小麥的種植面積達到了我們總播種面積的80%以上。目前從測產結果來看,大部分地塊(畝產)都達到了600公斤以上。這些都爲我們今年的豐收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安徽黃山市黟縣6.3萬畝水稻全面完成夏種,進入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在當地的一家農業科技企業,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數字農業平臺查看各個片區農田的現場作業情況,並對農機、灌溉等進行科學合理調度。黟縣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焦金友說,通過數字農業平臺,土壤墒情、蟲情監測、天氣預警等一目瞭然,爲農事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

黟縣農業農村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章斌介紹,通過數字科技賦能傳統農業,“智慧田管”確保頭季水稻穩產高產。

章斌:三分種,七分管,水稻要豐產,田管是關鍵。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苗情監測和災害預報,確保技術到田、服務到戶。

江西贛州全南縣陂頭鎮正河村的早稻陸續成熟。趁着下雨前,種植戶諶海清駕駛大型聯合收割機駛入稻田,一旁的旋耕機緊隨其後,爲晚稻插秧爭分奪秒。

諶海清:預計在半個月左右收完稻、插好秧。現在機器發達了,省了很多人工,以前要一個月,現在縮短了一半的時間了。

爲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江西各地糧食收購企業也在積極備戰。在吉安市新干縣,一家大米加工企業組織人員和設備進行騰倉並容,爲早稻收儲做好準備。

企業儲備庫負責人劉冬林:到目前爲止,已騰倉並容3萬多噸。同時已完成了6萬多噸四化糧庫改造,同時達到氣調標準,相對於傳統保糧技術,更加綠色環保,能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