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打五十大板!年輕人不讓座不對,老人痛毆年輕人更應重罰
文︱孫玉良
關於年輕人該不該給老年人讓座問題,再一次引起熱議。這一次,因爲老年人痛毆年輕人,輿論大多都站在年輕人一邊,指責老人是“壞蛋變老了”。
事發8月7日,在山東青島地鐵3號線上,疑因一位年輕人先佔了座,老人要求其讓座未果,竟然奮起老拳,痛毆年輕人,打得一米八五的年輕人口鼻出血。而年輕人全程未還手,唯恐形成“互毆”,被老人“碰瓷”造成更嚴重損失。
對於這件事,我的看法是,首先年輕人辦了一件錯事,就是跟老年人搶座,結果遇到了一個脾氣大的老年人站在他身邊,而且這位老年人還要求他讓座。其實如果他讓了座,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如果你坐着,一位老年人在你身邊站着,你會坐得踏實嗎?於心何忍。反正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是經常讓座的。遇到老年人或孕婦、殘疾人,一定會主動讓座,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式的自覺行爲。但這位年輕人顯然很“自我”,只講“先來後到”,實際上是違背“公序良俗”的。
那麼下一步,如果這位老人要求年輕人讓座,說他幾句,或者點到爲止象徵性地給他兩下,年輕人讓了座,這事也就完了。但不知什麼事激怒了老人,他竟然對年輕人痛下殺手,騎在年輕人身上暴打,打得年輕人口鼻出血還不停手,這就有點太過份了。中國有一句話,叫“得理不讓人”,這位老年人就屬於這一類型,年輕人都求饒了還不停手。給老人讓座固然是公序良俗,但卻只屬於道德層面的要求,而不是法律上的要求。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給老人讓座。換句話說,讓是人情,不讓是本分,因爲不讓座就惱羞成怒,暴打年輕人,有理也變成了沒理。更何況,你有那體力對年輕人飽以老拳,體格壯得像一條牛,你需要年輕人讓座嗎?如果你顫顫巍巍站着隨時可能會摔倒,有給你讓座的必要,你打起人來像頭瘋牛,給你讓座的意義何在呢?
再看那位年輕人,被打時可能早就後悔了,這一回得到了一個教訓,下一次絕對不會跟老人搶座了,也不會見老人不讓座了。許多網民評論說,爲啥年輕人不還手,任由老人毆打。年輕人肯定心中是有顧慮的,主要怕老人“碰瓷”,你還手就是互毆,還是由於自己沒讓座造成的,他躺在地上,需要上醫院,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說白了年輕人還算理智,他知道惹不起大爺,只能委屈自己了。
我看到一條網友的評論,站的高度很高。他說“如果一個民族,在面對欺凌首先考慮的是正當防衛要付出代價時,那這個民族的血性已然成爲了東亞病夫”,而另一條評論則站在文化角度,他說“互毆的誕生,其實更多的是出於穩固政權的目的,強化並固化百姓的奴性,也可以理解成爲加強版的儒家文化: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互毆誕生的終極目的,有利於實現權利對百姓的肆意剝削和踐踏”。對他們的看法我是非常認同的,覺得他們的水平非常高,比那些所謂的專家高多了。我們的某些法律以及某些執法部門不分是非黑白地判案,引起的後果很嚴重。一部好的法律,是讓壞人不敢作惡,而不是讓好人不敢反擊,而我們現行的法律架構,顯然對正當防衛者的保護力度不夠,而對壞人的制裁則太溫柔了。
我觀察到的輿情,是紛紛要求這個“打人的老混蛋”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絕不能讓“老壞人”倚老賣老。不過,我覺得這件事,雖然年輕人是受委屈的一方,但最有可能的處理結果,還是“構建和諧社會”,調解一下雙方握手言和,達成諒解。年輕人再有氣,能把這位老年人怎麼樣呢?最多掏個醫療費,道個歉了事。相對年輕人來說,老人是需要保護的“弱勢羣體”,這樣的事件也是偶發性事件。這位年輕人這次得到一個教訓,刻骨銘心,以後再見到老年人,最多惹不起躲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