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科,一步錯,步步錯

不得不說,不是所有人一進高中就能馬到成功的。

有些人是一頭撞在了高數講義上,然後被物理的拋物線砸了腦袋,順便被化學元素週期表毒了一臉無奈。

我就屬於那種“中考成績看起來像個學霸,實際智商像個路人”的人。初中是小池塘,咋蹬都能當個大青蛙;高中是水庫放閘,清一色鯊魚和鱷魚混戰。

我進了重點高中第一天,坐在教室後排看着別人刷競賽題,心裡只剩下一個想法:我到底怎麼考進來的?

身邊的卷王們不喝水、不吃零食、不說話,連眨眼都像是在默記牛頓定律。我試圖和他們交個朋友,人家頭也不擡:“你是競賽生嗎?”

我擠出個微笑:“我是體育生,但不太擅長體育。”

高一開學的前三週,我每天晚上十點刷題刷到頭暈眼花。到第四周,我學會了一個新技能:

死豬不怕開水燙,老師講啥我都點頭,反正聽不懂也不能阻止我假裝懂。

一、別把歷史當人情,別拿生物當保姆

高一最大的騙局,不是“老師都是爲你好”,而是“你還可以慢慢適應”。

不行,高中不給適應時間,一開局就要求你選陣營,還是那種一旦選錯就要一輩子在戰壕裡挖土的陣營。

物化生、政史地,聽起來像三個組合套餐,但實質是三道生死大考題。物理就像數學界的叛徒,和化學聯手組成了知識界的黑幫;生物嘛,看起來人畜無害,其實它的知識點比你媽的購物清單還碎。

重點高中一個潛規則:排名決定選科,選科決定未來。

你想讀物化生?

先看你是不是前250名;你想讀史政地?不,你想讀也得看老師臉色——因爲他們更想教的是“未來能考清北”的種子選手,不是你這種“剛及格還挺得意”的表情包。

高一那年,我有個兄弟,數學60分,化學80分,政治95分。他在班裡說:“我想選物化生,將來搞科研。”

我們全班沉默了三秒,班主任一巴掌拍在他卷子上:“你這理綜成績,搞科研?你是要給別人打下手還是掃地?”

結果期末考試他還真選了政史地,高三成了學校演講比賽的主持人,口才一流。我們去找他聊天,他坐在教室講臺上,彷彿一位哲學家:“理科是要天賦的,文科靠的是命。”然後用九宮格寫了一句勵志簽名:“能打字就別解題。”

我有個女同學,原本鐵了心要選物理。

她爸是工程師,天天給她灌輸“女人也能搞機械革命”,她也真信了。

第一次數學考了95,她笑得像過年;第二次物理只考了32,她差點哭暈在廁所。

她爸硬是拿着“勻加速直線運動”給她講了三小時,最後她含淚改選了歷史。三個月後,她成了全校文科一姐,在課間高談闊論“二戰根源”時,那個當年笑她理科不行的男生,默默收起了競賽卷子。

二、學習這回事,本質上是場身體拉力賽

高中的知識,不是學不懂,是你撐不到懂。

很多人高一還信雞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等到高二腰椎突出、熬夜掉髮、胃口下降後才明白:你的學習上限=你的身體下限。

人不是靠智商贏在高中,是靠肝功能和腎上腺素。你見過凌晨三點趴在桌上狂寫卷子的女生,臉上貼着面膜,手裡拿着三杯咖啡嗎?我見過,她的黑眼圈濃得可以參演《黑豹3》。

我高一舍友,進校那天信誓旦旦說:“我高中要每天學12小時,吃飯五分鐘解決,睡覺六小時足夠。”

兩個月後,他學會了在洗澡時聽政治音頻、上廁所時刷生物題。最後有一天,他坐在宿舍牀上大喊:“我的命是高考的,不是人類的!”

後來他感冒了一週,高燒39度,老師讓他回家,他死活不走:“我一缺課就落後,落後就被分班,分班就進不了物化生,進不了物化生我就白活了!”

我們笑他卷,他說:“我這是在求生。”

有個高二學姐,學習特別拼,天天熬夜刷題,一副“你不卷就等着墊底”的表情。

她實在扛不住,有一次物理考完直接暈倒在講臺上,被送去校醫室,校醫看了看她的體檢表,說:“你鐵含量太低,眼睛裡都寫着‘我不行了’。”

後來她開始每天吃鐵劑、補鈣、喝奶粉。她一邊背單詞一邊吃花生米,嘴裡唸的是單詞,心裡想的是:“我要先活着,才能高分。”

三、別把性別當宿命,別讓成績變身份證

高中很壞,會讓一部分人誤以爲“女生不適合理科”、“男生不適合背書”。性別成了打分的藉口,成績成了標籤紙,誰貼上了“後勁不足”,就好像只能等着掉隊。

實際上,數學題不會因爲你是女生就少幾個步驟,政治考點不會因爲你是男生就自動打分。

真正能把人卷出心理陰影的,不是別人的分數,而是你對自己的預設——我天生不行。

我一個女同學,物理課上問老師:“電場強度是不是有方向的?”男生起鬨:“女生就別學理了,背歷史多舒服。”

老師笑着說:“你上次物理多少分?”

男生支支吾吾:“五十多吧……”

女同學翻出她的卷子:“我八十九,謝謝。”

從那天起,那個男生再也沒敢多嘴,而她物理從來沒掉出前三,還考進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

我認識一個男生,文科腦子靈活,講歷史像說相聲,政治一背一個準。

他爸不服氣:“男子漢讀文科像什麼樣子?”他無奈:“男子漢也不能背不出《矛盾論》吧?”

結果高三他被保送北大歷史系,現在在講臺上講《明朝那些事兒》,一口京腔一口段子,聽衆排隊求合照。他爸後來逢人就說:“我兒子是文科狀元。”

你們瞧,人生的劇本,有時候要靠自己重寫,別指望人設能自動升級。

所以,人生沒有備選題,但可以優化解題法。

升入高中,和跳進一鍋開水沒啥兩樣。有人迅速變成老母雞,有人直接煮成麻辣燙。能不能最大化學習效率,說白了,是你能不能保住命、穩住心、選對路。

第一,別被九門課程嚇傻,選科要早做功課,選錯再補救就晚了; 第二,身體是1,成績是後面那堆0。沒了前面那個1,後面全歸零; 第三,別被刻板印象勒住脖子,理科文科、男生女生,成績只有一種人能決定——認真過日子的人。

別問“我是不是不適合”,先問“我是不是還活着”,然後問“我還能往哪努力”。

說到底,高中只是三年人生旅程中的一小段,不是天意,也不是命數,只是場體力活、腦力活和意志力三人組的合力訓練。

別怕慢,就怕爛。 別怕累,就怕躺。 別怕失敗,就怕自棄。

真正的贏家,不是一開始就跑得最快的人,而是到了終點還在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