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花錢借讀?千萬別花這個冤枉錢丨紅星教育快評

5月13日,成都市2025年的市級指標到校正式公佈了,名額一共是1269個。

今年還有個十分值得關注的政策變化,以前,拿了市級指標,中考還要上重點線才行,但今年,只要上了普高線就可以了。

怎麼理解這個政策呢?

我們以成都七中林蔭校區爲例。去年,它的統招錄取線是643分。而成都“5+2”區域的省重線是545分,普高線是506分。

按照去年的政策,拿到七中林蔭指標的初三學生,只要中考成績達到545分就能被錄取了,與中考相比要低整整98分!

如果是按照今年的政策去套,更划算,只要拿了七中林蔭指標、中考上了506分,就能讀七中林蔭。

你敢想?

所以,這可以說是一個成都初中生們離“二四七九”四所高中最近的一次機會,尤其是非頂尖初中的非頂尖學霸類型的學生,這個機會是真的友好,一定要抓住。

這和今天的主題有啥關係呢?有關係!隨着市指標到校的官宣,成都又一屆初三學生也就要開始進入選高中的過程了。

成績最好的那部分,先拿到市指標,也是最先心安的那部分人;成績較好的那部分,等着拿區指標,學校名氣雖然可能不及4所市直屬,但是區指標勝在量大管夠,一般來說,能擠進全年級前50%的學生,都很有勝算;稍微會糾結的,是成績比較好但又沒拿到市指標的學生,走區指標不甘心,去中考場上硬拼又有點忐忑。

這種糾結,不只體現在指標到校,中考拿分前後,家長們考生們會更糾結。

600多的,總覺得沒讀到四七九,心有不甘;580上下的,總覺得沒讀到區上最好的重點,也心有不甘;550上下的,讀到了重點但只能進普通班,還是心有不甘;就連分數只夠讀普高的,也總希望進個名氣再大點的。

但分數實在沒上到理想學校,咋辦呢?有的“串串”就盯上這部分家長了,“來嘛,花點錢,找個好學校借讀。”

啥是借讀呢?這是一個絕對不被政策允許的方式。簡單說,就是娃娃分數不夠A學校,只夠B學校,於是,想盡辦法,把學籍放在B學校,但是人實際在A學校入讀。

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不但要被政策圍追堵截,還要付出不菲代價。某些社交平臺上,這筆錢還有個很感人的名字,叫“捐款”。

一些有點名氣的高中,市面上的串串喊出的“捐款費”,能達到幾萬到十幾萬不等。

花這麼多錢,圖啥呢?說白了,“串串”遊說家長借讀且敢收這麼高的“捐款”,就是吃準了很多家長對學校名氣的崇拜心態。

很多“串串”會這樣蠱惑家長,“孩子只是考試發揮不好”,“你們娃娃這個分數潛力很大”,“去好學校的學習氛圍都不一樣”,“好老師‘雞’一下,三年後肯定可以不一樣”。

句句都說在家長心坎上,誰會覺得自己孩子笨呢?小學的時候,哪個家長沒幻想過自己的孩子能成爲貝多芬、李斯特、愛因斯坦呢?

但是借讀的危害,“串串”們是隻字不提。

第一個危害,借讀很容易出現娃兒兩頭都不管的情況。學籍在B學校,人在A學校,B學校的老師想管管不到,A學校的老師可能根本不想管,“反正這個娃兒以後考不考得上,又不關我的事。”

第二個危害,小心高考錄取的時候被查舊賬。說個現實例子,2018年,貴州有個考生,異地借讀,考上覆旦都被取消了資格。

血淚教訓!

那該用什麼心態選高中呢?一句話,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中考的邏輯,跟高考的邏輯其實很相似,它的本質,是選拔性考試。盲目攀高,毫無意義。

舉個例子,娃兒中考只考了400分,你卻一心想着找關係送進四七九,總覺得三年後,四七九定能還你一個奇蹟。

說真的,你這個想法,可能四七九的老師都不敢想。因爲如果這個想法可以成立,那全成都還設立那麼多不同層次高中幹啥呢?全部交給四七九的老師教,三年後,還全成都娃兒一個奇蹟,不好嗎?

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