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土方何去何從? 綠議員罕見動怒拍桌:交代不清
高雄市營建土石方去化困境持續延燒,民進黨議員邱俊憲今(20)日在議會罕見動怒拍桌,怒斥工務局資訊不透明、溝通不力,要求10月31日前提交完整規畫資料,否則拒審明年度預算。(邱俊憲提供)
營建剩餘土方問題頻傳,民進黨高市議員湯詠瑜指出,110至114年間民間工程達6213件,但工務局抽查僅36場次,抽查率僅0.57%。(湯詠瑜提供)
高雄市營建土石方去化困境持續延燒,民進黨議員邱俊憲今(20)日在議會罕見動怒拍桌,怒斥工務局資訊不透明、溝通不力,要求10月31日前提交完整規畫資料,否則拒審明年度預算。議事主席陳玫娟當場裁示,要求工務侷限期將完整資料送達議員手中。國民黨高市議員宋立彬也嗆,他不同意土石問題推給下任市長解決,要求重新檢討政策。
這場衝突源於高雄市近期接連發生廢棄物不法傾倒案,市府加嚴土方管理稽查後,合法土資場業者因顧慮風險乾脆拒收土方,導致不少工地作業停擺,建商也氣到跳腳,找上藍綠民代、官員陳情。工務局因此計劃在岡山竹圍裡等地籌設公辦土資場,未料昨說明會,卻引發地方強烈反彈。
邱俊憲痛批,工務局10月9日舉辦首場「公辦土資場」地方說明會後,他多次索取相關資料卻困難重重,直到今日中午纔拿到已公開的部分資料,而原訂10月19日的另一場說明會更直接取消。「何時做、收多少量、暫置還是篩選、最後怎麼運走,通通沒交代清楚!」
邱俊憲提出三線策略解決土方危機,他指出,短期應由市府出面與中央及外縣市協調,爭取既有場域支援;中期應檢討申請海洋棄置區機制,一艘海拋船可載7000噸土方,相當於200臺砂石車,能有效減少道路負擔;長期則應將去化與港灣、機場等重大建設的填海造陸掛鉤,現在就啓動環評與跨局處治理。
「暫置措施是最傻的推卸責任方式!」國民黨高市議員宋立彬也痛批,市府爲因應土石亂象,竟在北高雄設置多達7處公辦土資場,嚴重衝擊地方交通與社區環境。他指出,全市每年產出約2千萬立方米土方,需200甲空地暫置,之後還要再搬運一次,根本是糟蹋百姓,他不同意把土石問題推給下任市長解決,要求重新檢討政策。
國民黨高市議員方信淵則針對岡山竹圍裡土資場表達強烈抗議,質疑市府捨棄南高雄的南星計劃區堆置場,卻選用北高雄都市計劃區內的農地堆置有污染疑慮的土方,更以分割多場方式規避環評及交通評估,置居民健康與交通安全於不顧。
營建剩餘土方問題頻傳,民進黨高市議員湯詠瑜指出,110至114年間民間工程達6213件,但工務局抽查僅36場次,抽查率僅0.57%。她呼籲比照食品查驗制度訂出抽檢比例,依工程規模分級檢查,並公開抽查數據與合格率,建立制度信任。
對此,工務局迴應,全市年產出土方約3至4百萬立方米,暫置場3年後將移置南星計劃回填,約可容納7至8千萬立方米。竹圍土資場系依10月2日議會責成而盤點設置,符合都計法2公頃內規定,將種植隔離綠帶並檢討車輛動線、粉塵防護等措施,讓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