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特貿三都更案」南之南基地動土 投資153億打造新創科技聚落

高雄「特貿三南之南基地」今舉行動土典禮,未來將興建一棟地上45層的住商大樓,共計392戶住宅,和一棟地上29層的商辦大樓,預計2030年陸續完工。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市政府今日與臺電公司、智匯方舟公司共同舉辦「亞灣2.0特貿三南基地南」公辦都更案動土典禮,該基地將興建一棟45層住商大樓與一棟29層商辦大樓,市府和臺電分別取回8千坪及1.1萬坪商辦空間,能吸引國際企業進駐,壯大亞灣產業能量,總投資金額達153億元,總開發樓地板面積近4.7萬坪,預計2030年陸續完工。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特貿三基地開發案持續推進,北基地4月底動工後,南基地南今日動土,南基地北預計於年底啓動,3案總投資金額達858億元。總面積3025坪的南基地南案兼顧城市美學、公益共享與環境永續,規劃設置331坪「智匯學院」與320坪「托育家園」,也會以立體通廊串連特貿三北側基地,最後與旅運中心連接。

都發局長吳文彥說明,特貿三南基地南案引入日本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光影美術館與水景空間,打造全球唯一住宅、商辦與光影美術館的「三合一建築地標」,取得鑽石級智慧建築與銀級綠建築標章,全區建蔽率55.71%,綠覆率76.9%,基地臨復興三路側退縮建築,留設20米戶外廣場及人行道,創造人車友善空間。

都發局表示,特貿三南基地南側開發案將於成功二路與復興三路口興建一棟45層住商大樓(392戶住宅)與一棟29層商辦大樓,完工後市府與臺電依約取回約8千坪及1.1萬坪商辦空間,並設立7千萬元「5G AIoT新創天使基金」,預期結合鄰近高雄軟體園區,形塑科技產業聚落,吸引國際企業進駐,進一步壯大亞灣區產業能量。

智匯方舟總裁洪平森表示,高雄正處於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的關鍵時刻,隨着臺積電、鴻海等企業佈局南臺灣,亞灣區已成爲科技與創意人才的匯聚地,因此此案盡全力邀請安藤忠雄大師參與設計,從建築外觀、公設空間、景觀燈光到軟裝傢俱,皆由安藤大師一手包辦,將爲臺灣公辦都市更新創下新標竿。

安藤忠雄也透過視訊連線分享,高雄亞灣的港景讓他聯想起故鄉大阪神戶,是極少數能同時擁有自然、文化與城市潛能的地方,此次開發案以「青蘋果精神」爲創作發想,象徵永不止息的青春與創造力,期盼透過光影、綠意與文化的融合,將南之南基地打造成爲城市中引人駐足、啓發靈感的生活空間。

高雄市政府表示,「特貿三公辦都更案」位於高雄亞洲新灣區核心地段,基地總面積約5.3公頃,鄰近港埠旅運中心、流行音樂中心及軟體科技園區,全案共有三大基地皆已完成招商,預計將有10至15萬坪產業辦公、會展會議與企業營運總部、研發及訓練等空間,創造至少4千個就業機會,與高雄軟體科技園區一、二期相呼應。

高雄「特貿三南之南基地」今舉行動土典禮,未來將興建一棟地上45層的住商大樓,共計392戶住宅,和一棟地上29層的商辦大樓,預計2030年陸續完工。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特貿三南之南基地」今舉行動土典禮,未來將興建一棟地上45層的住商大樓,共計392戶住宅,和一棟地上29層的商辦大樓,預計2030年陸續完工。記者宋原彰/攝影

高雄「特貿三南之南基地」今舉行動土典禮,未來將興建一棟地上45層的住商大樓,共計392戶住宅,和一棟地上29層的商辦大樓,預計2030年陸續完工。記者宋原彰/攝影

安藤忠雄透過視訊連線分享,高雄亞灣的港景讓他聯想起故鄉大阪神戶,是極少數能同時擁有自然、文化與城市潛能的地方。記者宋原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