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砸千萬補助開店救商圈 學者:沒人潮恐浪費

高市經發局5月啓動中央公園商圈硬體改造工程,鋪設玉竹街周邊路面、重整人行空間,夜間照明、入口意象與商圈美學全面升級。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原宿玉竹、新堀江商圈近年人潮衰退,店面空置率高,經發局近期祭出百萬裝潢費補助開店,盼重振商圈經濟,約60家業者評估進駐。但學者提醒,有店家若沒人潮,撐不起營業會黯然收場,恐讓補助成浪費,民代要求商圈特色務必定位清楚,不能浮濫補助。

鄰近中央公園的原宿玉竹、新堀江商圈,民國80、90年代曾是服飾精品、觀光熱點,更是年輕人潮聚集地,如今商圈沒落,失去昔日風華。

高市府近年除在中央公園辦大型活動導入人潮,經發局近日也推補助計劃,設計費最高上限20萬元,裝潢費最高80萬元,面積達70坪以上裝潢費補助最高可達120萬元,總計最高140萬元。1/2 Bistro & Bar負責人盧俊顯等60家業者看好中央公園商圈具備品牌延伸可能性,評估進駐。

經發局表示,補助總經費1000萬元,不限資格皆可提出申請,希望降低品牌進駐初期負擔。另考量品牌知名度、企業經營理念等,將擇優補助,鼓勵潮牌、設計服飾、特色餐酒館等多元業態進駐,爲商圈注入新活力。

中央公園商圈理事長林濬鴻表示,大統百貨燒掉後,玉竹商圈遭受極大衝擊,店家陸續撤出,沒落蕭條,這次補助計劃盼能招募年輕化店家進駐,回覆爲昔日年輕人的朝聖地。

樹德科大行銷管理系副教授黃慶源認爲,商圈除硬體設施,應朝向吸引國際觀光客,加強軟體內容,包括增加藝文表演、文化輸出或街頭展演,創造吸引力,否則有店家沒人潮,所有補助就變浪費。

議員許採蓁表示,單次性補助對恢復商圈經濟動能,可能無法立竿見影,引入強力品牌,把商圈主題定位清楚,才能真正恢復活力。議員郭建盟建議,除裝潢補貼,也能短期給予租金補貼,增加進駐意願,市府更要搭配觀光行銷,把國際觀光客帶進商圈。

議員黃文益則認爲,商圈補助應設立審慎機制。並慎選品牌,透過話題性帶動人潮與店家進駐,形成良性循環,建議市府主動招商、訂定產業類型佔比,讓商圈展現多樣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