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去年12兒少虐死 社安漏洞

高雄市議員郭建盟22日質詢時揭露,去年全國有30名兒虐死亡案件,高雄就佔12人,質疑社會安全網有漏洞、未發揮應有功能。(摘自高市議會網站/柯宗緯高雄傳真)

去年全國30名兒少遭虐死,高雄佔12人,比例達4成,高市議員郭建盟質疑,社會安全網漏洞百出,未能攔截悲劇,若真如社會局宣稱「網夠密」,爲何無法保護這些孩子?社會局長蔡宛芬坦承疏失,爲此內部檢討,高風險家庭每月訪視及與長庚醫院合作醫療諮詢,強化社工及早防治能力。

郭建盟22日質詢時引用衛福部最新數據指出,2014至2023年高雄兒少受虐每萬人有29.43名孩子受虐,位居6都第1;2019至2023年平均每萬人有38.57名孩子受虐,也爲6都之冠,顯示高雄兒虐問題嚴峻。

蔡宛芬答詢時迴應,高雄對兒虐開案標準較中央寬鬆,納入藥癮、脆弱家庭等高風險案例,甚至將精神虐待及不當對待列入開案範圍,目標在及早介入,防止憾事,而從近5年每萬人受虐數從37.57人降至31.52人,顯示防治成效。

郭建盟反駁,社會局雖稱安全網「更密」,但2019至2023年高雄兒少保護通報數在6都中最低,顯示第一線社工敏銳度不足,「網若真夠密,爲何洪水來了,高雄12個孩子被虐死攔不住?是通案還是個案?」長期以來的高虐童率反映政策漏洞,社會局不能自滿於「撈得多」。

蔡宛芬坦言,去年有幾件重大兒虐案件,事後內部檢討發現,第一線社工年紀較輕、經驗不足,但現已制定高風險家庭指標,社工須每月訪視,確保孩子安全。另外,社工常因缺乏醫療知識,而誤信家長說詞,因此與長庚醫院合作,透過電話、視訊或醫生到場協助判斷傷勢。

郭建盟強調,兒虐防治是高雄重大挑戰,社工必須深入高風險家庭,「孩子被虐時,鄰居未必聽到哭聲,政策要讓社工走進去。」他呼籲社會局正視漏洞,強化培訓與支持,編織更牢靠的社會安全網,保護弱勢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