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農地禁土方 擬設暫時堆置場
高雄市議會23日舉辦「營建土石方後端去化法制」公聽會,希望爲此次土方去化危機解套,主持該公聽會的高市議員陳明澤(左)強調,支持取締非法,但要保護合法業者。(柯宗緯攝)
高雄市議會23日舉辦「營建土石方後端去化法制」公聽會,高雄市營建剩餘土方資源處理公會理事長林瑞益透露,工務局突然一道命令土方禁止傾倒農地,土資場內的土消化不掉,12家業者被迫全面停工。(柯宗緯攝)
美濃「大峽谷」事件引發連鎖效應,高市府嚴控營建土石去化,禁止土方傾倒農地,導致全市12家土石資源處理場停擺,營造業、土資業者叫苦連天,就連捷運工程都面臨停擺危機。高市府強調,政策是配合中央防堵非法棄置,並規畫暫時堆置場,符合檢測標準的乾淨土方可望有去處,短期可解套,但長期仍需透過管制迴歸制度化管理。
近期不肖業者偷挖砂石、混雜營建廢棄物回填,工務局9月8日公文「禁止土方傾倒農地」,等於除了原本禁止的磚瓦、混凝土塊、營建剩餘土石等廢棄物外,連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土壤也全禁,衝擊建案進度及公共工程,引發業者反彈。高雄市議會23日舉辦「營建土石方後端去化法制」公聽會,希望爲此解套。
工務局說明,函文不僅送達12家土資場,也已通知建商、營造業者與公共工程承辦單位,目的是杜絕違法廢棄物進入農地。據悉,市府已規畫暫置地點,並要求申請者須檢附土壤檢測與分類證明;若土方要進入農地,須提地主同意書,並說明數量與檢測結果,方能送工務局審查。
工務局副局長黃榮慶表示,近3年高雄每年出土約445萬立方公尺,民間建案佔四分之三,公共工程佔四分之一。市府正研究以公營暫置場先行運轉,並推動資源回收與CLSM(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等方案,以避免公共建設停滯。建管處也指出,長期將以「南星計劃」填海工程作爲最終出路,預計2029年完工。
不過,產業鏈衝擊已經浮現,土資業者透露,土資場被迫停工,地下室開挖一半隻能回填,建商揹負高額貸款利息;卡車司機、日薪工人也因停工陷入困境。高雄不動產開發公會副理事長陳信安直言,目前土方堆積如山,市府必須提出短中長期計劃,否則「合法土資場也會被拖垮」。
高市議員陳明澤指出,取締非法固然重要,但合法業者同樣需要保護,否則捷運等公共建設恐延宕。議員黃秋媖與陳善慧則提醒,市府應建立完善分類與去化機制,避免將業者推向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