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旅運中心像迷宮 大學副教授酸「沒有朋友不迷路」
高雄旅運中心成高雄打卡新地標,但有不少民衆認爲整體動線像迷宮密道,有藝術家甚至批評目前爲止沒有一個朋友到現場參觀不迷路。記者石秀華/攝影
斥資45億元花10年興建的高雄旅運中心,啓用年餘,營運未完全就緒,近日租用空間的業者辦國際藝術展暖身,不少與會人士覺得動線像迷宮密道,官員、民代認證環境不友善,連大學美術副教授也忍不住開酸「來過旅運中心的朋友無一不迷路」;對外界批評,臺灣港務公司高雄分公司表示,會持續改善指引和動線。
位於高雄港19到20號碼頭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是亞洲新灣區的重要地標,2023年3月正式啓用,可同時停泊兩艘22.5萬噸大型郵輪,每小時通關量達2000人次,大樓以海浪流體動態爲設計意象,搭配充滿未來感的3D金屬曲面帷幕牆,外形猶如巨型鯨魚棲息港灣,設有觀景平臺與海岸步道,成高雄港灣遊客打卡新景點。
不過,旅運中心啓用後也傳出不少問題,包括郵輪旅客數量驟減、設施未全面開放,以及一般民衆使用空間不友善等狀況,引發外界對於斥資45億元的旅運中心恐成「豪華蚊子館」的質疑。
日前有業者租用6樓舉辦國際藝術展暖身,不少官員、民代和藝術家受邀與會,但停車場和展場動線遭爆像迷宮,要抵達展場,得耗費一番「功夫」才能進場,在高雄炎熱的天氣裡,讓人滿身大汗,不少與會人士頗有微詞。
一名大學美術系的戴姓副教授就忍不住開酸指出,用10年花了45億元蓋了這麼大、外在是世界級的國際建築,但「認識的朋友走進這間旅運中心,至目前沒有人不迷路」。他自我調侃地說,雖批評旅運中心可能迷路,但也讓他內省到一事,想到童年「捉迷藏」的歲月,當迷路時,是在提醒我們要努力尋找出路。所以在此空間裡找不到路,要感謝建築師,是天才才能讓你人生重新開始。
兩名與會的局處高官也受不了迷路的動線,向港務公司抱怨,「有再好的展場,但動線不佳就很尷尬,有改善的空間」。應邀參加開展的高雄市議員李雅靜指出,用Google導航卻被導引到隔壁世貿,旅運中心是大地標,動線卻不精準,且地下室更誇張,停車空間不好找,圖示多,有些根本看不懂,光要找一個出口得繞好幾圈。
記者直擊各方人士所指的旅運中心「迷宮」現象,發現停車場汽車入口處標示不清,開進地下室,雖有標示,但指標凌亂;若要進入B館景觀餐廳及藝術展場所在的6樓位置,開車從A館進入地下室,搭電梯卻無法直達B館6樓展場,只能到4樓,還得搭電梯到3樓,從3樓觀景平臺,再搭電梯到B館展場,且進入展場的走道狹窄,兩個人走得小心錯身才能通過。
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表示,高雄港旅運中心於2023年8月開放三樓海韻藝術廣場供民衆參觀,另外2024年底點交商業承租區域於承億酒店。
高港分公司指出,旅運中心配合公共區域及商業空間開放,全數開放戶外電梯3座以及室內電梯4座,方便民衆使用電梯直接抵達3樓及商業空間樓層,如有承租業者舉辦活動,會配合業者活動管理需要協助動線規劃安排及活動指標設置,未來將持續與承租業者共同優化旅運中心指標及動線規畫。
斥資45億元花10年興建的高雄旅運中心地下停車場空間大,有民代批評停車空間不好找,圖示多,有些根本看不懂。記者石秀華/攝影
高雄旅運中心6樓正展出藝術展,但走道狹窄像密道,無法讓兩人同時通過,但錯身才能通行。記者王昭月/攝影
斥資45億元花10年興建的高雄旅運中心地下停車場空間大,有民代批評停車空間不好找,圖示多,有些根本看不懂。記者石秀華/攝影
高雄旅運中心6樓正展出藝術展,但走道狹窄像密道,無法讓兩人同時通過,但錯身才能通行。記者王昭月/攝影
斥資45億元花10年興建的高雄旅運中心,外觀流線像鯨魚,成高雄打卡新地標,但啓用年餘,有不少民衆認爲整體動線像迷宮密道。記者王昭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