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海岸意外多「未智慧監控」 議員:人力巡查效率低

高雄市旗津海岸近年常發生溺水、溺斃意外。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市各區海灘近年屢傳溺水溺斃意外,近3年已發生60起溺水事件,中央已羅列25處全市危險海域,尤其旗津海灘每逢暑假常有憾事發生,高市府去年爭取175萬經費增加岸邊巡查人力,市議員質疑臺南早已爭取千萬經費,建置智慧海灘系統,透過AI技術精準偵測溺水意外,高雄卻仍維持傳統方式,相當被動且不智能。

高雄市海岸線總長達94.68公里,全市10個行政區緊鄰海岸,較具代表性的海灘包括旗津海水浴場、蚵仔寮沙灘和林園海洋溼地公園,消防局過去曾與中央聯合會勘,整理出「高雄市海岸、港區、海堤危險水域一覽表」共25處,包括西子灣海水浴場外海域、柴山海岸、中芸漁港內海灘海岸、高雄港區、左營軍港等。

經高市消防局統計,高雄市2022年至今年4月,共發生38件海邊溺水事件,其中31件溺斃、7件獲救,彌陀、茄萣、梓官爲前3名事發區,而旗津區海岸救援工作自2022年起已由海巡署第五岸巡總隊負責,2022年至今發生22件溺水,當中12件爲溺斃,溺水原因包括輕生、戲水、垂釣、失足和原因不明的浮屍等。

高雄市去年配合中央海委會提出「旗津海域安全維護計劃」,斥資175萬改善旗津3.3公里海岸線水域遊憩、降低水域危安事故發生率,主要在場域建置多面告示牌、增加實際巡查人力等。市議員黃文益表示,增加巡查人力的做法相當耗時費力,也不「智慧」,消防局在溺水案件的搶救SOP也是要等到接獲通報後才能啓動,相當被動。

黃文益提到,全臺各縣市陸續建置智慧海灘(Smart Beach)系統,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和自動監測技術,透過攝影機、雷達、空拍機,主動監控海域安全、海灘環境、人流水質、危害生物、天氣變化等,甚至偵測遊客是否超越警戒線、是否有潛在溺水可能,而臺南早已向中央爭取第二期計臺南市智慧海漓規劃經費達1400萬。

臺南市府去年11月在安平觀夕平臺海灘舉辦智慧海灘成果發表會,透過成功大學研發的「海域智慧防溺AI偵監繫統」,由光學攝影機和智慧演算法,辨識出海邊民衆異常揮救、逾時下沉或超越警戒線,主動告知現場救生員,同時海灘上的電子顯示看板能提供當天浪高、流速、海風、海溫、潮位等資訊,民衆能即時掌握海況、瞭解風險。

黃文益說,反觀高市府僅爭取175萬靠「人力徒步巡查」,臺南智慧海灘系統能透過大型面板即時提供救生員資訊,外國如澳洲、以色列、美國、西班牙均有相關建置系統,高市府應借鏡國際間AI智慧海灘管理系統經驗,儘速在高雄海域建置。

市長陳其邁表示,目前智慧海灘系統多是建置在有人戲水的海灘,初判開發技術不難,近日會詢問臺南市府相關技術的研發單位,優先在旗津海岸開始規劃設置。海洋局表示,5月14日已與觀光局至旗津海水浴場會勘,討論海灘監測區位及設備建置位置,初步規劃將在旗津救生站建置智慧系統,整體系統預定114年下半年度完成。

臺南建置「海域智慧防溺AI偵監繫統」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海域防溺監控,透過高精度的光學攝影機以及深度學習智慧演算法,辨識出在近岸海域的溺水呼救民衆。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15歲戴姓少年今年3月和2名友人到興達港附近海邊,戴男下水後卻失聯,警消搜尋3小時尋獲遺體。記者宋原彰/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