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都會區「原住民長照中心」僅一間 議員批量能不足

高市2023年在前鎮區原住民故事館打造全臺第一家都會區原民日照中心 「原力亞望沙龍日照中心」,可服務60位長者,且優先收託原民長者,但議員認爲量能不足。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市原住民人口數超過3.7萬,55歲以上達7168人,預估2028年日照需求爲103人,7成以上住在都會區,爲使原民長照更貼近原民文化,高市2023年在前鎮區原住民故事館打造全臺第一家都會區原民日照中心 「原力亞望沙龍日照中心」,可服務60位失能失智長者,且優先收託原民長者,截至5月底止收託54人,原住民佔15人。

原力亞望沙龍日照中心每日平均進出人數40人,每日最高服務達48人,提供日間照顧和喘息服務,中心內半數工作人員有原住民族身分和原住民族母語認證,經常舉辦各式老人活動,日前才邀請原民長輩折「紙糉子」,也指導長者雙手卷動繩索、模擬划船「划龍舟」動作,慶祝端午節,母親節時也特別融入原住民音樂元素,一同唱歌。

市議員范織欽表示,高雄都會區原民長者人數遠多於原鄉,但被關注者卻少之又少,例如原鄉地區文健站14站,都會地區只有13站,都會區許多輕度失能長者、獨居長者及衰弱原住民族長者,需要更多照顧資源,市府應考量分配平均問題;此外,除了前鎮小港區,目前鳳山、大寮地區也有大量原民長者,需要建置新的原民長照中心。

市議員陳幸富表示,原民長輩在該中心,以熟悉的文化習俗和語言獲得照顧,無需改變過多生活,近年來北高雄發展迅速、人口成長快,勢必需再建置一處原民日照中心。

秘書長郭添貴表示,經責成衛生局盤點全市場域,北高雄岡山大鵬九村將在2026年7月建置能服務50人的原民日照中心,而中央住都中心興建的左營區福山安居將在今年完工,預計今年11月能率先建置原民長照中心,能有60名長照量能,「兩處加起來就有110位長照人數,未來仍會持續滾動檢討、增設地點」。

衛生局表示,高雄2028年失能人口日照需求約7952人,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設置140家日照中心,提供5572人服務,另有81家正籌設中,屆時達221家、10279人,能滿足全市日照需求,而茂林、前鎮區已各設1家原民日照中心,今年桃源區將新設2家,那瑪夏區1家,北高雄都會區增設2家,總計7家中心可收託271人,量能充足。

高市2023年在前鎮區原住民故事館打造全臺第一家都會區原民日照中心 「原力亞望沙龍日照中心」,可服務60位長者,且優先收託原民長者,但議員認爲量能不足。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市2023年在前鎮區原住民故事館打造全臺第一家都會區原民日照中心 「原力亞望沙龍日照中心」,可服務60位長者,且優先收託原民長者,但議員認爲量能不足。記者宋原彰/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