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林蒲遷村在即 居民喊「想當小港人」安置地不換行政區

大林蒲遷村計劃將在明年第二季提前啓動土地價購協議,在地民衆要求遷村後仍隸屬小港區,否則造成鄰里社區分散、身份認同有疑慮,「我家要搬,但我還想當小港人。」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

高雄大林蒲遷村計劃將在明年第二季提前啓動土地價購協議,2027年正式展開實質遷村,而爲在鳳山、前鎮區的安置地預計明年6月完成都更作業,採一坪換一坪原則,增設2.82公頃商業區,但在地民衆要求遷村後仍隸屬小港區,否則造成鄰里社區分散、警消、醫療責任區劃不一致、身份認同有疑慮,都說「我家要搬,但我還想當小港人。」

高雄市政府推動大林蒲遷村安置地都市計劃變更作業,配合行政院覈定設置「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將大林蒲聚落高達1.1萬戶遷移至前鎮及鳳山區,即高雄機場北側安置土地,遷村以「住宅區換住宅區」、「商業區換商業區」原則,增設26條計劃道路,目前安置地各項公共建設工程已準備中,鳳山會新設國中、國小各一所。經濟部明年先啓動60億預算,用於公共設施建設及公有土地購置。

「大林蒲遷村在即,歸屬不能遺失!」市議員黃彥毓表示,大林蒲將啓動土地協議價購,最後一哩路應盡善盡美,大林蒲原屬小港區,1.1萬戶遷移至前鎮及鳳山區後,當地仍希望隸屬小港區,因爲安置地位在前鎮、鳳山交界,臨近小港,當地長期生活圈、通動、就醫、採買皆屬小港區,若行政區未隨生活圈調整,可能產生治理與身分斷裂問題。

黃彥毓說,希望市府能先啓動行政區重新劃分,當地6裡裡長也有此訴求,遷村不只是搬家,而是重建一份生活連結,行政區跨界會造成鄰里社區分散,警消和醫療責任區劃不一致,學區、社福、戶政服務中斷,遷村若只解決地點,卻忽略歸屬,新社區的名字可以改變,但「小港人」的人不能變,居民也說「我家要搬,但我還想當小港人。」

民政局長閻青智表示,大林蒲安置地重新調整行政區需有依據,立法院本月17日已通過行政區劃程序法,明年7月1日實施,內政部正充實相關執法細節,市府會密切關注法規內容,未來若有必要會套用於大林蒲行政區提議變更案。

大林蒲遷村計劃將在明年第二季提前啓動土地價購協議,在地民衆要求遷村後仍隸屬小港區,否則造成鄰里社區分散、身份認同有疑慮,「我家要搬,但我還想當小港人。」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直播